,他們國家的命運,應該也是掌握在這些大臣們的口中吧。
人家,就是能在口唇開合之間,決定他們的生死去留。
悲哀嗎?可憐嗎?
可那也沒有辦法啊。
透過楚國的事,讓他們聯想到自己的國家,想到自己也要仰燕朝之鼻息生存,便有一種難言的悲哀的情緒瀰漫開來。
同時,他們也記住了剛才主和的幾個官員,以及主戰的幾個官員。
尤其是白一弦。
別看他年輕,但他的話顯然十分重要,皇帝似乎很是看重這位郡王的意見。
這些使者,心中暗暗下了決心,一定要不計代價的搭上白一弦,跟他搞好關係。
將來萬一燕朝野心膨脹,想要往外擴張的時候,或許白一弦一句話,就能解除他們的危機。
白一弦自然不知道,他不想跟這些人有任何牽扯,但因為自己剛才的一番話,卻讓他們決定不惜代價也要討好他,跟他打好關係。
可以想見,在未來一段日子裡,他必然要被這些人給煩死了。
從皇宮,到外城的城門口,距離不短。
京城不讓縱馬,但有了皇帝的口諭,這些前去傳旨的人,是可以騎著馬飛奔的。
畢竟不能讓皇帝在那久等。
但縱然如此,這一來一回,也得有挺長一段時間。
於是,那些殿中的使團,壓下心中的一些小心思,繼續為皇帝獻禮祝賀。
過了一段時間之後,終於有內侍來報,說楚國使者尉無量,現在就在殿外恭候了。
皇帝點點頭,命他上殿來說話。
內侍很快傳下口諭,很快,楚國使者尉無量,帶著三個楚國的官員,便走到了大殿上。
尉無量看上去風塵僕僕的,之前趕到京城的時候已經宵禁,他們也沒法沐浴,只能匆匆換了一身乾淨的衣服上殿。
而且,之所以到今天年初一才趕到,並非是因為他們走的晚,或者路上走的慢。
實在是因為,他們繞行了一大圈。
燕楚大戰,楚國和燕朝相鄰的土地全部淪喪,被黃庸大軍攻佔。
黃庸自然是不希望楚國求和的,所以根本不肯放使團通行。
逼得尉無量沒有辦法,是繞了路,從回棘那邊繞行,才來到燕朝的。
而且,別看剛才內侍來報,說楚國使團來了,燕皇表面上一副詫異的樣子。
實際上,燕皇早就知道了。
畢竟楚國五六百兵衛,進入了燕朝的地界,身為皇帝,他能不知道嗎?
下面的人,早就稟報上來了。
是皇帝默許,他們才能暢通無阻的一路來到京城的。
皇帝就是有點兒悶騷,故意在殿中使團面前,展示一下自己的威嚴和國家強大罷了。
尉無量他們繞行了一大圈,時間上就有點趕不及,所以晝夜星馳,這才在年初一勉強趕到,能不風塵僕僕麼。
這回,尉無量面對燕皇的時候,帶著三個官員,恭恭敬敬的向著燕皇行禮,說道:“楚國大行臺尚書令尉無量,見過燕皇陛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