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啊等等之類的東西。但也是有個類似於‘身份證和准考證’的東西的,叫做‘牒’。
這上面記錄著考生的所有資訊,包括姓名、籍貫、年齡、還有最主要的是樣貌特徵。比方美人痣啊、圓臉啊等等的。
甚至比較完善的,還會讓畫師將該生的樣貌給直接畫下來,考試的時候一一對照。
但即便如此,還是發生過不少次的替考事件。
因為受限於古代的條件,一個長相普通,沒有特點的人,確實不太好分辨。
白一弦前世的歷史之中,還有個考生,光明正大的為別人替考了六次。
而如今的校驗制度,算是比較完善了,除了看牒上面記錄的資訊之外,還有一條,便是考生連坐制了。
同一個地方來的,或者彼此熟悉的五個考生,互相擔保,除了他們,還有該縣的廩生擔保。
如果有一個人假冒作弊,其他考生都要受到連累,也都會被追究責任。輕則取消科考的考試資格,被攆回家去。
重則還要在大庭廣眾之下,當著所有人的面被打板子,這對要面子和名聲的書生來說,是莫大的恥辱。
所以,有了連坐制度之後,替考的現象,基本上已經不大容易見到了。
最後一條,則是點名,考試之前,將對這名考生熟悉的官員叫來,這些官員和主考官站在入場,每一個被點到名的考生,需要經過官員的認證透過之後才會被允許進考場考試。
這都是在考試之前,驗證身份的辦法。
當然,除此之外,就是朝廷對於造假舞弊事件的嚴懲,也在震懾著那些心思不軌之徒。
而考生能帶的東西,筆墨硯等物都是自帶,當然,還有食物。
考生必須要帶夠四天的食物,因為四天之內是不許出貢院的,所以食物都要帶夠。
大部分人帶的都是各種乾糧,但其實,你若是想吃熱乎的,你自己帶個小鍋,煮點東西,也是允許的。
當然,這些東西都要經過層層檢查之後才能帶進去。
另外的,什麼生病了要喝的藥啊,拉肚子要帶的草紙啊,都可以。不過都必須要經過檢查才行。
值得一提的是,科舉考試中,是允許上廁所的。
科舉考試的地點是貢院,一個很大的院子,分割成一個個的小院子。
小院子裡再建立一些寬三尺、深四尺的隔斷。這些隔斷,就是考生的‘考室’,俗稱號舍。
一個號舍坐一個考生,左右都是看不見的。
而考生要小便的話,就直接在號舍內解決。每張考桌下面有個小黑桶,是專門小便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