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12部分

座城市的發展,而對於邯鄲這座地處內陸腹地的古城而言,他既不臨河,也不臨海,而現在這座城市之所以能夠繁榮幾乎完全得益於北方新區以及當地的資源,當然其便利的交通——平漢鐵路途徑此地,到是進一步促進了這裡的發展,每當人們沿京漢鐵路途經此地的時候,那連綿的高壓電線、連綿的廠房建築,加之站臺上那些衣衫整潔面帶祥和笑容的民眾,都會給人們帶來最直觀的衝擊。

每天,都會有源源不斷的人們從山東、從河南、從山西、從安徽、從湖北甚至遠至四川湧入這裡,在中國透過邯彰廣播電臺的廣播,人們依據收音機中聽到的廣播,想象著這裡的生活,人們途經這裡時,目睹著鐵路兩側鄉村、市鎮的繁榮,使得人們更是添油加醋的描述著這裡的人們享受的福足的生活。

不過是短短三年時間,專區人口突破八百萬,而且每天都有少則數千,多則上萬人拖家帶口的來到這裡,而一座座新建的工廠提供了充足的就業機會,數以百萬計的人們湧入專區的直接結果就是,這裡的城市和鄉村更加的繁榮了,數百萬人口湧帶來的市場,更是進一步刺激著城市、市鎮的發展,而這裡的一切,無不在誘惑著、吸引著外界的目光。

“我們在這裡向世界證明一點,我們能做到!我們的人民理應享受到更富足、美好的生活!人民理應享有追求美好、富足生活的權力!”

民國三十六年元旦行政專員在廣播中的新年致辭,從表面上看來,似乎是在告訴所有人,這裡的一切只是開始,追求美好的生活,是人類的一種本能,更是民眾的基本權力,而有時候,人們為了追求更富足的生活,總會做出一些出人意料的選擇。

在民國三十六年的元旦,黃河南的,當年設邯彰專區的時候,與大名一河之隔南樂縣,並沒有被劃入行政督察專區,而在過去的三年間,隔河相對的南樂縣龍王廟的百姓,親眼目睹了對岸的變化,同樣也體會到兩地的不同。

三四年的旱災,當龍王廟和南樂的百姓大都減產的時候,他們眼巴巴的看著對岸的大名百姓歡天喜地的慶祝著豐收,在過去的三年間,他們不斷的目睹著對岸那越發富足的日子,隔河相對的,原本同樣是土屋草房的鄉村蓋起了一座座亮堂的磚瓦房,原本和他們一樣,看起來營養不良的臉龐上,慢慢的有了血色,變得越發的紅潤起來,也許是因為油水太多,以至於臉上都泛著油光。

在對岸的變化衝擊下,越來越多的人離開了龍王廟、離開了南樂縣,他們選擇進入專區作工人,慢慢的這些在鄉村工廠的工人在日子改變的同時,可他們目睹著這些村落的變化,目睹著農村的富足,他們的內心中問題越來越多,謀求改變的聲音也越來越響。

元旦,這一天,許多小工廠為避免支付加班費,而按法律規定放假,龍王廟市鎮口的洋灰築成的衛河大橋上,不時的有腳踏車從對岸駛來,騎著腳踏車的大都是在對岸打工的“工人”,不過今天任誰都能感覺到,這裡氣氛的不同,這些工人在到達橋頭後,便改推著腳踏車向前走,隨後不知是誰打出了一個橫幅。

“實施“三七五減租!”

“實施地租定額!”

在橫幅打出來的時候,更多的口號聲和質疑聲,透過人們的噪子發出。

“為什麼我們種著同樣的種子,卻不能真正的過上好日子!”

“為什麼我們的子女不能像對面的人一樣,去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