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
等僕從軍趕過來時,劉知遠發現他可能上當了,耶律安端的兵馬足足有八萬之多,而且個個都是上馬能戰的騎兵,而他的兵馬加上忻州城的兵馬,才五萬人,其中騎兵只有六千人。耶律安端很可能是施展示敵以弱的方法,將劉知遠的重兵吸引道忻州,一舉殲滅。
而且,這樣做也有力的配合了耶律德光的東路兵馬,讓耶律德光能夠迅速長驅直入。
這樣一位經驗豐富,功勳彪炳的老將,戰場上略有失誤,就有可能讓他抓住,導致一場波及全域性的大潰敗。
劉知遠與之對峙而未露敗相,一原因是因為劉知遠部兵遣將頗有一手,讓耶律安端找不到破綻,另外一個原因,也是因為耶律安端不願意與劉知遠硬拼,平白耗損手中那五萬契丹鐵騎,就算勝了,手上兵馬也剩下不了多少。
劉知遠,生於唐昭宗乾寧二年,性格沉穩,曾在李嗣源(後來的後唐明宗)部下為軍卒。
當時,石敬瑭是李嗣源部將,劉知遠不顧自己的生死,救了石敬瑭兩次。石敬瑭感恩又愛其才,奏請將劉知遠調到自己的帳下,做了一名牙門都校
後唐清泰三年,劉知遠移鎮汶陽,升任馬步軍都指揮使。
同年,在劉知遠等人謀劃下,石敬瑭與契丹結盟,借契丹軍的力量,掉滅後唐。但對石敬瑭不惜將燕雲十六州割讓契丹,並稱耶律德光為父之事,劉知遠很不以為然。
他勸諫道:“對契丹稱臣即可,當兒子則太過分,多送些金帛使遼兵援助而不必以割地相許,割地會造成將來後患無窮啊!”
果然,這次契丹入侵中原,因為幽雲十六州割讓給了契丹,中原門戶大開,無險可守,導致契丹主力長驅直入,大晉節節敗退,幾乎無準備的時間。
石敬瑭稱帝后,劉知遠因其軍政才能和佐命功,歷任檢校司空、侍衛馬步都指揮使、點檢隨駕六軍諸衛事、許州節度使、朱州節度使、檢校太傅、北京(即今太原)留守及河東節度使等職。
若論實力,劉知遠在大晉可謂是佼佼者,其他諸侯都難以與之抗衡,而奇怪的是,此人卻不像其他諸侯那般專橫跋扈,對小皇帝石重貴恭恭敬敬,惟命是從。所以,即便劉知遠的勢力很龐大,可是石重貴並不十分忌憚他,哪個皇帝下沒有幾個權臣?權臣而已,不是叛臣。
所以,劉知遠才會成為河東節度使,要知道,河東節度使是一個非常敏感的節度使。非皇帝信任之人,是不會被任命河東節度使的。
回顧過去,李克用就是河東節度使,就憑著河東之地,與朱溫,以及朱溫的後粱鬥了數十年,抗擊初起的契丹,最後由他的兒子李存勖,也就是後唐的開國皇帝,滅掉後粱,建立了後唐。
起於河東,滅於河東,歷史好像是帶有一種說不清的宿命一樣,後唐最後也滅於當時的河東節度使石敬瑭之手,開封城頭的大旗又換做了“大晉”。
河東節度使治府太原,對於中原的朝廷,河東鎮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藩鎮,在唐僖宗交給李克用之前
河東鎮是一個十分重要的藩鎮,是中原朝廷最為倚仗而且是最大的一個。因此河東節度使的地位是非常高的。
在唐末唐僖宗將河東鎮交給李克用之前,河東之地都是被朝廷牢牢控制的,總的來說河東鎮都是忠於朝廷的,也是中原朝廷控制河北之地的一種威懾與手段。
所以,耶律德光任命耶律安端為西路軍統帥,無不牽制河東鎮的意思,沒有耶律安端的牽制,耶律德光的鐵騎不可能這麼順利地就打到了黃河邊上。
也因為此,無論是無論是後唐的皇帝,還是如今大晉的皇帝,都是將最忠心的大將安排在河東。
只可惜,臣子的忠與奸,並非從幾句話中能看得出來的。白居易說得好:周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