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47部分

不管是為了大漢,還是為了我們自身的安危打算,不能不早做預防。不知李兄是怎麼看的?”

………………………………

第六百二十五章 分道揚鑣(2)

李風雲明白過來,這三人此時找他,是摸不清他對大漢的真實態度。很顯然,郭威對劉承祐已經很不滿,隨時都有可能找一個藉口起兵造反。只是郭威拿不定李風雲是否真的忠於當今的朝廷,所以一直沒有行動。

郭威有此想法也是難怪他,李風雲在開封的探子早已經探知一些訊息。

郭威平定李守貞河中、鳳翔、永興三鎮之後,皇帝劉承祐拜他為魏博節度使,將黃河以北的防禦重任交給了他。鄴城也就成了郭威的駐地,河北一旦有情況,無論是遼軍南下,突破李風雲部的防線,還是李風雲部起了叛亂,郭威都將直面北方的進攻。

但是河北之地,經過這歷年來的戰亂,早已經是貧困不堪,郭威所率兵馬的糧草,全靠黃河以南支應。而劉承祐顯然對郭威芥蒂頗深,有防備之意,從黃河以南傳送過來的糧餉,很少足額足餉,弄得郭軍將士怨聲載道。

不止如此,劉承祐還藉此機會,不顧史弘肇的反對,將郭威的樞密使拿掉,這就意味著郭威從此只能算做一地的諸侯,再不能過問朝廷中的事情。郭威為了安住劉承祐之心,臨去鄴城就任之行前,對劉承祐奏道:“蘇逢吉、史弘肇都是先皇的舊臣,都很盡忠為國,希望陛下推心任用,必當無事。邊疆之事臣一定盡忠報效,不負陛下重託。”

當初郭威出鎮鄴城,就是否該免去其樞密使之職,蘇逢吉便與史弘肇當朝激辯。打架打仗史弘肇當然不怕蘇逢吉,可是論嘴巴上的本事,他卻不是蘇逢吉的對手,因此,郭威沒能保住樞密使之職。所以,郭威對劉承祐說的那番話,看似中允,其實細細品味,其中很又酸楚之意。要不然,他為何不提別人,偏偏就只提了蘇逢吉、史弘肇兩人。

要知道,郭威與史弘肇在朝中算是最合得來,但與楊頒、蘇逢吉的關係並不是很好,所以,他沒有提楊頒。至於將蘇逢吉帶上,純粹是無奈,因為他總不能說因為蘇逢吉不許他當宰相就將蘇逢吉說得一文不值吧!其實,當時郭威想說的恐怕是:“史弘肇忠臣,內事可託史弘肇,外事就託給我吧!

劉承祐不知怎麼,當時便拉住郭威的手,說了一通不知所謂的話:“朕昨夜夜裡做了一個夢,夢中見你變成了驢,馱著朕升了天。可是等我下來後,你又變成了龍,離開朕向南而去了。”

劉承祐似乎也另有深意,他的意思應該是想說:“郭愛卿啊,你當初有從龍之功,又平息了三鎮之亂,朕很感激你。不過,我現在坐穩了皇帝位子,又十分擔心,擔心你起兵造朕的反。所以呢,你最好老老實實,自廢武功!”其中警告之意,十分之濃烈。

對郭威疑忌之心,由此可見一斑。

劉知遠駕崩之前,蘇逢吉、史弘肇、楊頒、郭威、馮道、李風雲等人乃是託孤重臣,李風雲姑且不論,馮道根本不太管事,好人我自為之。蘇逢吉雖然有才,但此人貪財,而且心眼很小,又與史弘肇、楊頒、郭威等人不和。而偏偏少主劉承祐威望不能服眾,被行伍出身史弘肇、楊頒死死地壓制住,心中也是恨意暗生。於是小皇帝劉承祐連同他的心腹李業,與蘇逢吉一拍即合,暗中聯合起來對付史弘肇、楊頒、郭威等人。

大漢開國才不到兩年,但朝中早已經是風起雲湧,處處波詭雲譎。雙方几乎成為不共戴天的仇讎。

如此情況下,郭威若是沒有反意,那才是奇怪了。

李風雲暗歎一口氣,兩年前,他離開鄴城之時,郭威曾親自追了出來,叮囑他不要起反心,為禍中原,誰料到才兩年不到的時間,如今被逼得要造反的不是他李風雲,反而是郭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