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45部分

像這樣的死忠,想要勸想的話也只有一個辦法,那就是讓他的故主親自勸降,所以也不著急,便等日後劉璋投降之後再對其勸降。

而對於劉璋是否肯投降,劉琦有著絕對的信心,因為他知道如今的成都已然後援斷絕,成為了一座孤城,而城內兵微將寡,根本不堪一戰,只要自己大軍來到成都城下,劉璋也就只有投降一途了。

劉琦的料想並沒有錯,這時候的劉璋雖然還安然坐在益州刺史府的主座上,可是整個人早已沒有了之前的意氣風發,雖然只有三十餘歲,可是之前光滑發亮的額上已經現出了幾道深深的皺紋,還有頂上花白的頭髮都已經證明他如今已經陷入了深深的憂慮之中。

這時候的劉璋臉上已經連憤怒都沒有了,他深深地嘆了一口氣,低沉的說道:“如今高定與孟獲的七八萬聯軍被打敗,孟獲投降,高定被殺劉琦大軍已經佔據了越雋,還在進攻犍為的途中伏擊了張翼,犍為雖然城堅池深,然而外援斷絕,不日便能攻克。除此之外,雒縣也於日前被攻克,張任被俘,鄧賢被殺,孟達、法正、李異、龐樂四將投敵,吳懿和循兒雖然逃回,卻只帶回了八百士兵,其餘的或者是被殺,或者是投降,想必劉琦大軍不日便會會攻成都,諸公,可還有破敵之策?”

劉璋此言一出,文武眾將官不由得盡皆默然,即便是足智多謀的黃權也默然無語,因為按照如今這樣的形勢,就算是孫武不死,吳起再生,恐怕也是沒有回天之力,更何況是自己呢?

劉璋見大家盡皆沉默不言,心中不由一沉,哀嘆道:“我劉璋一片仁心治理益州,雖然沒有什麼大功勞,,卻也是輕徭薄賦,蜀中百姓盡皆衣食無憂,為何竟然會有如此結局?”

帳下的黃權、董和等人聞聽劉璋之言盡皆淚下,但是他們也都沒有回天之力,只好默默無語。

就在這時,張鬆緩緩上前,輕輕嘆道:“主公,事到如今,不如舉城投降吧,這樣一來主公還不失封侯,如若頑抗的話,下官恐怕主公不僅合族難保,就連城中百姓也會因此而無端遭受兵火之災。”

劉璋輕輕的點了點頭,又對麾下眾將官說道:“諸公還有什麼其他的意見沒有?”

眾文武盡皆沉默不語,即便是黃權和董和這等忠臣也都不再多說話,雖然他們知道張松賣主求榮,但是在如今的形勢下,不投降又能有什麼出路?事到如今,連主公劉璋都已經決定要投降了,他們又能有什麼其他意見?

劉璋再次嘆了一口氣,暗暗想道:“當初我悔不聽王累之言,放張松這等賣主求榮之輩與劉琦議和,否則的話,雒縣也不至於保不住,只可惜如今我帳下這麼多文武之臣,竟無一人再像王累那般忠誠。”

劉璋想罷,緩緩下達了命令:傳令三軍將士及我益州各郡各縣長官,盡皆放下武器,封印府庫,向太尉劉大人及其麾下投降。

之後劉璋便離開益州刺史府,返回後宅,命家眷盡皆隨自己一起出降。

第二百四十三章 益州平定

大漢建安九年三月十五日,對於劉琦來說是個非常值得紀念的日子,因為經過了一年多的征討,益州牧劉璋終於率眾投降了,這也表明他劉琦從此完整的統一了整個南方地區,實力之強天下無人能及。

劉琦緩緩來到成都城下,見到一個身體有些肥胖臃腫的中年人肉袒綁縛,脖子上掛著一顆方方正正的金印來到自己的面前,無奈的嘆了一口氣,跪著說道:“下官劉璋不識天時,不自量力,竟敢與將軍對抗,為我益州百姓帶來了無窮的災難,今日率眾向將軍歸降,還請將軍不棄。”

劉琦慌忙下馬,扶起劉璋,嘆道:“本官並非不念宗室之情,實在是將軍闇弱多疑,雖然仁厚,卻無威德,不足以服眾,致使賈龍、張魯、趙韙之禍一再發生,高定小小部族,竟能割據越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