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扶風以及京兆尹合併為雍州,以周瑜為雍州刺史;又命涼州刺史馬超兼任西護羌將軍,令其掌管羌族各部的日常行政事務,成為羌族各部最高的行政長官。
由於馬超本來就有一半的羌族血統,再加上羌族最大的部族酋長、也是護羌中郎將姚那玄的支援,羌族各部都對馬超的護羌將軍之位很是擁護,當然在一開始也有幾個不開眼的部族受到鮮卑和魏國的挑唆,對馬超表示反對,結果很快就遭到了馬超麾下西涼鐵騎的雷霆鎮壓,從此之後,再也沒有誰敢反對馬超的行政管理了。
馬超倒也沒有刻意壓制羌族,而是遵循劉琦的政策,本著和平平等相處的原則,不斷地對羌族各部進行約束,並且向他們輸入大漢的生產、生活方式,勸導他們從事農耕,對於那些依舊逐水草而居的部族也沒有強行壓制,而是為各部劃定地盤,不准他族隨意入侵,也不準隨意侵入他族。
這一政策實際上是限制了各部的發展規模,但是由於馬超麾下兵馬強盛,再加上燒當羌等幾個大族從中獲得了最大的利益,對馬超堅決擁護,所以那些中等部族雖然不滿,也只好強行忍下,而那些小部族則是衷心的感謝和擁護馬超的這一政策,因為他們之前由於力量弱小,經常受到那些中等部族的壓迫,現在由於固定了地盤,雖然發展的規模收到了限制,但是卻相對安定了許多。
其實所有的羌族都不知道,劉琦之所以要執行這個政策,固然是為了羌族各部的穩定,同時也是為了消磨他們的進取心,他相信只要十幾年不打仗,整個羌族各部一定會成為不懂得打仗的小綿羊,而那些大的部族,自然會有更多的征戰來消耗他們的力量,反正他們的規模已經限定,力量消耗的越多,實力就削弱的越厲害,以後就算為了自保,也只能鐵下心來追隨大漢。
在幷州的兩郡,南匈奴已經完全成為大漢的附屬國,他們的經濟都依附於大漢的扶助,當然,作為交換條件,大漢從他們那裡換取了大量的戰馬,而戰馬的銳減讓他們很難再建立起支強大的騎兵,而他們的單于呼廚泉也知道,即便是真的擁有一支精銳騎兵,以他們的有限的生活空間,也絕對難以抵抗大漢的精銳。
因為那裡不僅有白馬將軍龐德的西涼騎兵,還有從被破族之後組建的烏桓精騎,原本只有數千兵馬的龐德,如今麾下竟然有五六萬的精銳騎兵,這樣強大的力量哪裡是處處受制於人的南匈奴敢輕易對抗的?
關中的經濟在周瑜的治理下也得到了迅速的恢復,劉琦下令從荊州、益州等地移民關中,並且以均田令為基礎,開出了優厚的墾殖政策,令那裡的經濟基本恢復到董卓之亂以前的經濟水平,雖然不能說百姓有多麼富裕,可是短短三年,卻能夠做到家無飢餒、野無餓殍的局面,整個關中看起來一派欣欣向榮的景象。
身在長安的蔡文姬親眼目睹了長安在這三年內的驚人變化,同時也聽說了各族在強勢的大漢面前的無奈可悲的生活,不禁感嘆自己之前那樣受辱異族的情況恐怕再也不會在關中重演了,關中百姓飽受戰亂之苦的局面也終於過去了。
而直到這時她才想起來,自己已經有三年沒有見劉琦了,不知為何,她突然對劉琦莫名的關心了起來,她不知戴那個當初暗戀於她、多次向她寫情詩的男人如今過得怎麼樣?是不是已經將她忘記?她也不知道這個已經晉升為楚王、在大漢的聲譽之隆已經超過曹操的男人三年沒有打仗,是不是從此就耽於享樂,醉心於鞏固勢力,卻將統一天下的大業放在一邊了?
她忽然覺得她很想他。
韶華易逝,紅顏易老,她如今已經是三十多歲的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