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來犯的鬱悶,也排遣了不少。這又往下翻閱下去,後面幾首雖然也都精妙無比,卻難以讓柴榮真個有什麼共鳴。
諸如“昨夜寒蛩不住鳴,驚回千里夢,已三更,起來獨自繞階行,人悄悄,簾外月朧明。韶華為功名、舊山松竹老、阻歸程;欲將心事付瑤琴,知音少,絃斷有誰聽?”此詞的寫作時間比前一首更早半年,乃是錢惟昱從南唐回到吳越後第一年寫的,裡面滿滿都是對於知音之人遠離的少年惆悵。柴榮自然一看就知道錢惟昱是個對女子細膩上心的無用之人了。
每本不足百頁的兩卷詩集很快就草草翻完了,最後面一首,時間自然也是創作最晚的。那不是錢惟昱慣常的填詞牌,而是七絕古詩。區區二十八字,一躍入柴榮的眼簾,立刻讓他精神一振、“萬里車書盡混同,江南豈有別疆封?提並百萬桑泊上,立馬鐘山第一峰!”詩後的附語,則是明書“大周天授、萬年無期。劉崇李璟,不日授首。吳越恭順,素尊正朔。天下歸一、永受富貴。”
詩詞的用詞粗樸無文,比之其他前面二十三首詩詞而言,直白到了不能更直白。但是卻讓柴榮這個以武人為正規職業的的雄主心中一震。這,難道就是吳越人尊奉正朔的真正表現麼?自己此戰掃滅劉崇,當真是天意所授?
第200章 逢韓不勝古代版
懷著逐漸踏實的心情,柴榮在御帳之內沉沉睡去,一夜無夢,心神出奇地安靜。次日一天,大營都在秣馬厲兵的氛圍內籠罩著,一片血戰在即的肅殺,卻沒有人有任何驚頭怪腦不合時宜的舉動,似乎這股緊張是和流逝的時光一樣,不會以任何人的意志為轉移,也不屑於接受任何人心驚恐的奉養。
第三日一早,一隊夜不收飛馳入營、直趨御帳,為柴榮帶來了一個明確的訊息:昨夜劉崇軍馬在周軍大營以北三十里紮寨,楊袞所帥遼軍昨夜不曾探得,但今日一早,也在周軍東北方向四十餘里外出現。遼人一人雙馬,五萬大軍足有十萬戰馬,因此來去如風也是正常的。自古戎狄之軍,都不需要付出喪失進攻突然性的代價,來換取在距離敵軍較近的位置紮營歇息、恢復人馬體力的契機。
高平大戰,已然迫在眉睫了。
“全軍造飯加餐、隨後嚴兵整甲、出營北上至燕子坡列陣!”
隨著御帳當中傳出的詔令,後周大軍動了。6萬餘眾良莠不齊的殿前司、侍衛司兵馬在各自的大營中運轉起來,這是一架上滿了燃料的戰爭機器,一旦運轉起來,除非它和敵人之間有一方毀滅,否則無法停下。
此次戰役,柴榮親率的6萬多兵馬,有侍衛司的老兵,也有他登基之後新組建的殿前司。這兩支部隊當中,都有經過他登基整頓之後充入的新鮮血液——或者說摻進去的沙子、有從外鎮調入後打散混編的舊地方軍隊;也有宿將耆老、驕兵悍卒。畢竟他登基時間不過五個多月,部隊具體磨合的效果如何,只能是等待實戰的檢驗了。
辰時出營,到了午時初刻,後周大軍在高平大營以北十里處,和劉崇的北漢軍相遇了。雖然早上的時候,遼國楊袞所部距離柴榮大軍的距離要和劉崇相比差不多多少,而且契丹軍全軍騎兵,行進應該更快。但是因為大半個上午北漢軍和後周軍都是在相對行軍,故而雙倍速度之下,倒是劉崇先和柴榮相遇了。
這一刻,楊袞的兵馬,還有不過十幾裡地就可以趕到戰場,以契丹騎兵的行軍速度,哪怕要在進入戰場之前蓄養馬力以便衝鋒,走完這些距離也不用小半個時辰、或許一刻鐘都夠了。一個短暫到幾乎可以忽略不計的各個擊破機會,擺在了柴榮面前。
當然了,柴榮究竟能不能把這個時間差用實了,不光取決於他自己,還要看對面的劉崇是否夠膽——如果劉崇足夠不要臉的話,他完全可以在兩軍相距數里的時候約束北漢軍和周軍保持距離,牽制周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