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其為“日南節度使”,承認其對占城國數年來的侵蝕,並許諾了一個複雜的領土置換計劃。由吳越人出錢出槍、丁部領率領越南猴子出人、幫越南人殺越南人、順帶徹底消滅占城國。這個法子麼,基本上也和毛某人在《別了司徒雷登》裡面所說的差不多了——
“好辦法,吳越出錢出槍,丁部領出人,替吳越打仗殺越南人,‘毀滅占城國’。變越南全境為吳越的殖民地,完成吳越的‘國際責任’,實現‘對越友好的傳統政策’。”
在北方戰線,趙匡胤在得到了武平軍內亂的訊息後,也是責令高懷德、石守信、王審琦等將領帶著殿前司的兵馬儘快加緊對李重進的攻打,不惜人員傷亡地要實現徹底掃平淮北的大業。兩個月下海,徐州堅城終於在宋軍付出了三五萬傷亡的代價後被硬啃了下來,徐州城內的李重進軍全軍覆沒,率軍抵抗的主將乃是李重進長子與其從弟,也都在城破之時陣亡,李重進從後周時候帶出來的那兩萬侍衛司的老兵精銳,也在此戰中折損了大半。那傷亡的血腥程度,幾乎已經可以和臺兒莊血戰媲美了。
為了儲存殿前司精銳的戰鬥力,強攻城池這種缺乏技術含量的活兒自然不可能是讓殿前司兵馬直接用人命去填了。所以石守信王審琦在趙匡胤的默許下,在齊魯大地上進行了殘酷的拉壯丁工作。建隆元年年底被李重進進攻洗了一遍的山東地區,如今被趙匡胤打回來之後又洗了一遍;現在為了強攻徐州又再次在山東和蘇北就近強拉壯丁攻城,白骨塗炭於野,其狀實在是慘不忍睹。整個山東地區和淮北的蘇北部分,經過這兩三年的拉鋸戰,被徹底打成了一片廢墟,其慘狀絲毫不比當初被南唐和後周反覆拉鋸洗地的淮南地區好。
至少有十幾萬戶的蘇北和山東百姓因為戰亂而或逃亡渡淮,或嘯聚山林。若不是真個情勢危急,趙匡胤也不忍出此下策。不過人死也死了,錢花也花了,至少教李重進做人的目的已經達到了。在11月份的時候,宋軍總算拔除了淮北地區李重進軍的最後一個據點,和李重進實現了暫且劃淮河而治的局面上,李重進的地盤,也被壓縮到了12個州。
這個時候,荊湖方向終於傳來了建隆三年下半年以來的第三個超級重磅訊息——現年38歲的荊南軍節度使高保勖也病故了!死前傳位給19歲的侄兒高繼衝。
緊急下餃子才一個季度的趙匡胤終於按捺不住了,他也不顧樓船的建造週期不夠,勒令坐鎮襄樊的李處耘馬上把所有可以蒐集到的小船全部集中起來準備渡過漢水進兵。而且從淮北地區把剛剛拿下徐州後疲憊不堪的高懷德調回,率領殿前司援軍大約兩三萬人支援李處耘,準備南下“支援”大宋名義上的藩鎮、武平軍節度使周保權“平叛”了。
至於淮北那邊,因為淮河的阻隔,沒有一陣子的水軍建設是不可能快速搶渡過去的,既然短時間內不可能徹底剿滅李重進,何不把一部分進入戰略休整的兵力抽調出來呢?
……
趙匡胤的咄咄逼人很快收到了初步的成效,高繼衝僅有四州之地,而且剛剛繼承叔父的位子不到五天,趙匡胤就發來了要求高繼衝率軍協同宋軍一起南下幫助武平軍平叛的命令;而且也要求高繼衝允許宋軍過境——荊南軍和武平軍都是自稱節度使的,沒有稱國王,所以北朝來旨意也是佔住了大義名分的。平素因為天下紛亂,還可以靠虛與委蛇來拖延時間,但是如今這個點拖肯定是拖不住了。
高繼衝自問連荊南四州都還沒徹底掌握,要是武力抗拒趙匡胤說不定馬上就被手下悍將給賣了,到時候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