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替他作長遠打算、藉著娶妻的機會尋一門妻族強勢的臂助?反倒放任他對個政敵之女上心?
因此紀陽長公主今兒答應了寧搖碧,也定然會尋出種種藉口不立刻進宮請旨,多半是先著人把卓昭節的底細查個清楚明白,再作打算!
當然了,卓昭節的底細不復雜,當初隨寧搖碧南下,從頭到尾見證了寧搖碧與卓昭節相識經過的公主府影衛都不少,但事關最疼愛的孫兒,長公主能不親自見上卓昭節一次,親眼過目——不管是把重視寧搖碧意見的場子走過後設法攪局,還是受不住孫兒哀求真心想聘卓昭節為孫婦,總歸長公主不可能見都沒見過卓昭節就請旨的,畢竟聖旨一下可就不好收場了。
而如今卓昭節在這兒赴宴,紀陽長公主當然不可能偌大年紀親自趕過來看她,那就只有先敷衍了寧搖碧,等卓昭節回了長安,再設法或瞞著寧搖碧,或哄著寧搖碧同意,召卓昭節去過目。
如此推測下來,這提親之事,知道的人還不多,卓家其他人料想是不知道的。
所以暖房出來之後的那一幕決計不能叫遊氏知道!只要遊氏不知道那一幕,而紀陽長公主召見卓昭節之前不會正式提及親事,這樣春宴結束回侯府後,阿杏所要面對的,只是眾人看到的卓昭節與寧搖碧連席而食之事——依著大涼風氣的開放,這也不是什麼大事,遊氏最多敲打一番……
而卓昭節已經同意了阿杏的建議,決定回侯府後不提此事,卻立刻去卓芳華跟前盡孝,這樣的話,等紀陽長公主那邊召見,估計也是從阮府叫人了。
阿杏費這番心思,關鍵就在,阮府不是侯府,卓昭節一個正值青春的小娘子,不可能和姑父太親近,至於阮雲舒,卓昭節如今心裡正惦記著寧搖碧,更不會去招惹他了,倘若去招惹,那也是阿杏和兩邊父母求之不得的事情。也就是說,阮府上下,卓昭節只能親近一個大姑姑卓芳華——除了卓芳華之外,她最親近的會是誰?
自然,就是貼身使女了!
須知道卓昭節從江南帶來的大使女明吟和明葉這回春宴雖然沒跟出來,但若在鏡鴻樓裡,阿杏和阿梨也是要刻意讓著她們的——現在阿杏倒不想打壓明吟、明葉,但為了性命安危,她必須儘快取得卓昭節的信任與重視!
所以在侯府裡,卓昭節父母俱在、兄姐齊全,還有一位已經過門的長嫂,另有兩個孿生的侄兒,這許多骨肉親人在,還有伺候卓昭節長大的使女,阿杏和阿梨伺候得再盡心,一時三刻的又怎麼能夠與卓昭節迅速親近起來?
阿杏明面上勸說卓昭節到阮府後討好卓芳華,以為寧家提親說話,實際上打的主意,卻是將卓昭節身邊親近之人降低到最少,好趁這個機會,爭取到卓昭節的重視,免得事發之後,一個不小心,被遊氏盛怒之下料理了……
只是阿杏見卓昭節點頭後,心中忐忑平息,卻不知道卓昭節之所以肯這麼快就聽了她的建議也不是沒有旁的打算,她暗自想著:“阿杏的話說的也有道理,大姑姑是我嫡親的姑母,再沒有不疼我的,不提她從前與大姑父是怎麼成了夫妻,她若知道祖父打的那賣孫女求榮的主意,定然不會不管我……不過如今我也才見了她一面,貿然和她說起唐澄的事情來也不好,的確很該與大姑姑多相處相處,這樣祖父若是不答應寧家的提親,我也好說出此事求大姑姑設法了——
“畢竟,外祖母固然說為了外祖父替我選字的緣故,祖父多半不會立父親為世子了,但我看我回來那日拜見祖父,祖父也沒有很偏心五叔和那沈氏呀?那沈氏雖然靠著氣死了我嫡親祖母進了門,但永興坊那兒的別院裡不是到現在還有兩個侍妾伺候著祖父嗎?可見祖父未必就沒有立父親的意思,到底自古以來都是貴嫡貴長的,大伯和父親都是元配嫡出,五叔哪裡比得上他們?父親母親雖然是才見著,卻都疼我得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