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生了,我便好鬆快些辰光。”又感慨道,“虧得你的日子是明年,不然湊在了一起,我倒不怕旁的,就怕冷落了你八嫂,叫她心裡委屈。”
這話的意思就是若媳婦和女兒同時生產,遊氏定然更著緊女兒,寧可叫媳婦埋怨了。
卓昭節撫著腹部心頭一酸,道:“我當真沒事,母親這麼兩日就瘦成這樣,我看著實在難受,這樣又怎麼安胎呢?”
“你……”遊氏還要說什麼,外頭忽有人急急來報:“世子婦、遊夫人,外頭敏平侯府來了人,道是府上大夫人打發來的……”
下人說到這兒,卓昭節與遊氏都吃了一驚,忙問:“可是要生了?”
那人道了一個是字,遊氏顧不得和女兒多說,匆匆叮囑了一句放寬了心懷好生安胎,就把才和了一口的參茶丟下,三步並作兩步的跟著來人出府回家。
【注1】此段填的坑,參見“盛世風流在長安”卷,第三十六章“真定郡王”。
【注2】失去才知道珍惜的心態。其實就是太子妃利用了一下失而復得的欣喜——先讓真定郡王疏遠趙萼綠,讓趙家做好了他過河拆橋的準備,然後藉著寧搖碧的溝通娶趙萼綠。於是趙家一高興,把自己的功勞給忘記了(這裡有個面對強權時候的大眾心理,得空我在作品相關說下吧),還對這母子兩個怪感激的……
(鄭重表示這段解釋僅字面意思,絕無任何影射!!!請作尋常架空古言文理解,謝絕一切多餘聯想。)
第八十八章 春暖花開
到了傍晚的時候,被卓昭節緊跟著遊氏打發去敏平侯府聽訊息的紀容回來報喜,道是古盼兒產下一女,母女平安——由於是四房第一個嫡孫女,已經有兩個嫡孫的遊氏和卓芳禮對這個孫女喜歡得緊,當場由遊氏定了乳名暢娘——這暢字自然是因為十一月別稱暢月的緣故。
卓昭節聽說之後,也十分喜悅,親自點了豐厚的賀禮,令阿杏和阿梨送去。
古盼兒傳出孕訊的辰光與趙萼綠差不多,暢娘誕生後兩日,真定郡王府也傳出喜訊,趙萼綠由太子妃、義康公主親自守著,順順利利的產下來一子。是為太子嫡長孫。
帝后聞訊皆是大喜,賞賜流水也似送進真定郡王府不說,甚至於聖人歡喜之下,與淳于皇后議起了為趙式封爵的事情。
這風聲才傳出,朝野議論之聲頓時鋪天蓋地——若說真定郡王這兩年已經頗有根基,那如今因著嫡長子的誕生,卻是真正羽翼已豐、即使如今太子就登基,也難以搖動他的地位了。
尤其是延昌郡王至今無所出的情況下。
而帝后要為趙式封爵,這擺明了是為真定郡王未來的儲君之位再行鞏固。
雖然奏本中有幾本表示因孫女誕子而獲爵,實在荒謬。但帝后決心已下,非群臣所能阻止。更何況人都看得出來,至少在帝后還在時,真定郡王的太孫之位無可搖動,重臣們都有眼色的很,即使心中反對,至多不言語——就算不擔心得罪了帝后,總也要為子孫留條後路,免得往後真定郡王登基了算帳。
所以真定郡王府大擺滿月酒席的次日,封趙式為康樂伯的聖旨就下了來。
自此,真定郡王一派迅速壯大,車水馬龍一路排到十六王宅外,都是想方設法拜訪、求見真定郡王之人。
而與真定郡王密切的人家,如雍城侯府,亦是身份不足以直接見到郡王者的選擇。從十一月起,每日裡雍城侯府收到的名帖幾乎要拿筐來裝。
寧搖碧對這些拜訪之人挑挑揀揀的見,即使如此,每日裡也鮮再有辰光看書。他怕卓昭節勞累,對女眷們試圖透過卓昭節攀談卻是一概拒絕,為此不惜請出長公主發話,不允許任何人打擾卓昭節安胎。
在這樣的繁忙裡,這一年也漸漸到了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