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了,錯過了……
才知道心中的影子來自牽掛的原由,卻得割捨。
錯過了啊,那疼,必須時間來沖刷。
沖刷得淡了後,就叫——遺忘。
第六章——(孑然)
永樂七年六月,鄭和第二次出航歷時一年七個月回國,主要到達地點有爪哇、古裡、柯技,帶回大量奇珍異寶,併成功宣揚國威。皇帝龍心大悅,再度下詔令,命同年十二月,鄭和將第三次下西洋,允許商賈同行,進行海外貿易。海上交通的發達,帶動了中國史上第一波移民潮,沿海地帶的人民紛紛遷移往南洋發展。
罕見的海外商品總是炙手可熱,不管是名貴的珍珠、寶飾,抑或是胭脂花粉、乾果等日用品,都有人搶著要。年迴的本錢不夠他購買名貴物品,於是他將帶出國的布匹、器皿全賣給外國商人得到好價錢之後,抵達每一港口時,都鑽到各大小市集蒐羅童玩、脂粉、錫器、花布料,採買了高高的一座小山也似,都是廉價品,但卻也是國內看不到的。
在其他商人嘲笑他買一堆賠錢東西時,他心中雖忐忑,但依然認為回國後應能賺取到些許薄利。
教他瞠目的是賣到了他難以置信的價格。
船一抵達蘇州劉家港時,便有國內商人慾向他批購所有的貨物,已是不錯的價錢;但趙大爺提點他別急著脫手,在港口賣貨是最愚蠢的行為。他記下了,只賣出一丁點貨物來當自己回京城的盤纏。趙大爺說要載他同行的,但他婉拒。兩人之間並非主僱關係,兩年前的契約只打到下船那一刻為止,他不好占人家便宜。
由大爺一直開高價要延攬他為趙氏商號效力的,所提出的銀兩對他而言可說是天價。
但年迴還是拒絕了,只允諾十二月份一同出洋時,他願意再上船幫忙,但不想簽下長期的賣身契。
租了兩輛馬車載運他的貨物,快馬奔波了八天,終於抵達京城應天。貨都還沒卸下呢,已有聞風而來的商號要購買,供不應求之下,竟競價了起來。
一捆貨一捆貨的叫價,原本在海外花三、五兩買下的東西,甚至還賣到一百兩這種教年迴傻眼的價錢。
為什麼商人能那麼有錢?能住那麼華麗的屋子?因為他們賺取到的是暴利!
他一直知道,但從未這麼深刻的感受到。
兩年前。他以五十兩採辦了貨物出國賣,賣的銀兩七十七兩,堅持把賺來的三十七兩還給趙大爺,趙大爺當然是不收的,但不想欠太多人情的年迴仍是纏磨得趙大爺收下了。之後,再把餘下的四十二兩買貨回來,四十二兩的本錢,讓他賺得了五百餘兩銀子!
五百餘兩哪……
捧著一手的銀票以及碎銀,他驚喜得連走路也不會了。兩車的雜貨共十捆,有些獲利多,有些獲利少,但……總之,都讓年迴一下子成了小富翁。
“恭禧你哪!年小哥!”被趙爺派來幫忙年迥賣貨的趙府僕役陳林等人拱手叫著。
以前大夥同在府裡共事時,年迴就關照他們頗多,有好處也少不了他們,所以眼兒年迴賺大錢,大夥心底部替他高興。
“兩年前臨上船時,你託我將老爺給你的兩年薪餉一百二十兩送回老家,我當時還想你怎麼不留下做生意,擔心你這趟白去了咧,看來我李阿南真是白操心了,年小哥兒你是聰明人,沒什麼難得倒你的!”他是年迴的同鄉,兩家甚至是毗鄰而居呢。
年迴好不容易回過神,第一件事就是將手上的碎銀——約莫有四十兩,均分給前來幫忙的四人。
“來來,大夥辛苦了,給大家喝茶!”
四人瞪大眼,連忙推託:“哎!別這樣,我們是老爺派來幫忙的,義務的嘛!你拿這麼多錢,豈不是要嚇死我們!”他們這些雜役工作了這麼些年,一年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