嫂子都叫來,梅子和小秀她們我來叫。讓大家都來嚐嚐。”
張槐急忙道:“我回村一趟,一塊就叫來了。”說著便起身出去了。
菊花也把梅子和小秀給叫了來,等劉小妹她們也過來後,頓時屋子裡便坐滿了,清脆的笑聲不斷。菊花外婆和楊氏在旁樂呵呵地瞧著,來壽坐在小板凳上,小嘴巴則忙個不停,都不曉得吃哪樣好了。
菊花便招呼眾人品嚐這些東西。
意外的,大家瞧著那些東西,不但沒有高興,反而面有憂色。
劉小妹愁眉苦臉地吃了一塊杏脯,又吃了一塊醬雞翅,咂巴了下嘴,對菊花道:“這些東西做的這麼好。比咱做的好多了,我瞧這醬的味道就不差——不比我做的差哩——這醬雞味道也好。這往後……”
她的話雖然沒有說完,但大夥都明白她的意思,城裡這麼多好東西,誰會稀罕清南村的東西哩。
菊花見士氣低落,微笑著搛起一塊醬蘿蔔,舉著對大夥說道:“清輝那麼大的地方,有這些東西算啥哩?咱們不過是種田的莊稼人。就算是做出了一樣新奇的東西,還能總霸著不讓旁人知道?那是不成的。不過一個地方有一個地方的特色,有些東西是學不來的。只要咱們這塊地方出產的好東西多了,商家們願意到下塘集來進貨,這樣咱們種出來的東西能賣出去。那就成了。”
李長雨微笑頷首道:“菊花說的對。你們瞧這些東西都很好,那又怎樣?我的酸辣粉絲照樣在城裡也賣的很好,我又多開了一家小店哩。這夏天快到了,我準備開始賣酸辣涼粉。就是橡子麵粉不夠,有些東西要用山芋粉做了。”
梅子聽了,眨巴著大眼睛喜悅地問道:“我醃的辣椒片兒和生薑好賣麼?”
李長雨笑道:“好賣。有些人吃了說特開胃,還問我在哪能買到。我就指著他們去我姑姑開的醬菜鋪子。那些辣白菜、辣椒片兒、香醬都好賣的很。小妹你甭洩氣,你在醬裡放了筍乾、蝦米。人都說好吃的很哩。旁人做醬也放些花生米啥的,還有人放肉,不過是各有各的味道。”
菊花道:“哥哥看《靖國散記》,上面說北方的雲州出產大棗,東邊的東臨州盛產絲綢和紙張,我們湖州很多地方出產茶葉,沿海有些地方出產各種海鮮,西邊的化州出產各種珍稀藥材和木耳、香菇等東西。所以。我們也要朝著這個方向發展才好。等有一天,清輝縣的下塘集名聲在外,盛產橡子麵粉、香腸、木耳、蘑菇、野菊花以及各種風味醬菜,那也不是不可能的事。”
張槐和青木對視一眼,讚歎地點頭道:“對!咱們不能眼睛只盯著一樣東西,生怕旁人學了去。有些地方出產是學不來的,就是學了味道也不同。咱們慢慢地做多做大。形成特產才好。”
青木也道:“咱們只不過是開了個頭罷了。等在小青山附近住著的村莊都懂得用橡子果兒洗粉、餵豬,這橡子麵粉和豬肉就多起來了,最後就形成地方特產了。清北村如今也對山上的橡子樹重視起來,聽說他們今年也種了樹哩。”
張槐道:“可是咱村走在前邊了。無論是製作麵粉和香腸,還是對外賣。都比他們起步早。”
菊花忙道:“你可別大意了。要是他們村有那精明的人,趁著咱村還沒做大,搶先折騰起來了,那咱們不是白忙一場?這世上的人是各色各樣的,有些人也許種田不咋樣,可他慣會看人眼色,懂得見機行事,這樣人是最適合做生意的,給他個機會就能發起來。所以,長雨哥,你要用心些,這買賣可不能讓旁人來佔了,你怎麼著也要做大頭。咱們這作坊也要籌劃起來,木耳和蘑菇也要多琢磨,野菊花也要伺候精心些,不能跟往常那樣隨它自生自滅了。”
李長雨肅穆地點點頭道:“這我知道。我準備在下塘集買塊地,蓋間鋪子,先做好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