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都超過三米呢。”
大夥也都聽得一愣一愣的:人家是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你這直接奔著三米去了。
小五嘴裡不由得感嘆:“就這麼厚的冰層,別說大卡車了,就是坦克車上去,也照樣沒事!”
那個捕魚的老漢戴著狗皮帽子,樂呵呵地說:“那也得看情況,當年在黑瞎子島打仗的時候,咱們的部隊,就在冰層下面埋地雷,愣是把老毛子的坦克車給炸到江裡去啦,哈哈哈!”
厲害,大夥也跟著豎起大拇指,尤其是張龍他們這些退伍兵,都覺得臉上有光。
劉青山則望望江對面,同樣可以看到巡邏計程車兵,這兩年,雙方邊境緩和不少,已經陸續開始撤軍,但是常規邊防軍還是有的。
站在這塊土地上,劉青山心中也頗多感慨:誰又能想到,那樣一個龐然大物,幾年後也會轟然倒塌呢?
這個世界上,沒有永遠的強盛,華夏這邊,不就正在冉冉崛起嗎?
而他回到這個崛起的時代,定當挺立潮頭,方才不負此生……
“出魚啦,出魚啦!”
侯三的叫聲,打斷了劉青山的思緒,只見那幾個漁民,已經把冰窟窿鑿開,開始收水裡下好的掛子。
這種掛網,網眼比較大,小魚都鑽走,能掛上來的,最少也是二三斤以上的大魚。
不像幾十年後,因為抓捕得太狠,江裡已經很少出大魚了。
也不能這麼說,後世有個奇怪的現象,同一條大江,在國界線這邊,漁業資源非常匱乏,而在老毛子那邊,魚類資源就比較豐富,大魚也比較多。
難道說,魚也是有國界的嗎?
其實這也是動物趨利避害的一種本能吧。
“這啥魚啊,怕是有一米吧?”看著冰面上扭動的細長大魚,大夥也都連連驚歎。
大長嘴,前端還翹起,身上好像披著一層鎧甲似的,模樣十分古怪。
劉青山還是認識的,於是解釋道:“這是鱘魚的一種,叫施氏鱘,你們看他的長嘴下面,通常有七個小疙瘩,所以老百姓都叫七粒浮子。”
所謂的浮子,就是那種比較原始的浮漂,釣魚用的。
這種浮子,不是立在水面,而是平鋪著的,最前面幾粒沉到水下。
領頭的捕魚老漢點點頭:“這位小兄弟有見識,今天運氣不錯,弄了一條大七粒浮子,這是咱們江裡的名魚,能賣個十塊二十塊的。”
這種魚身材細長,必看有一米長,其實也就十多斤,算算也就一兩塊錢一斤。
“這麼便宜,那俺們買啦,回去燉著嚐嚐鮮。”小五揮揮手,直接從兜裡掏出兩張大團結遞過去。
“敞亮!”
那老漢樂呵呵地接過錢,然後又扔過來兩條魚,足有四五斤:“你們人多,多燉點,嚐嚐俺們嘎達這邊的江魚,老鮮啦。”
“好,您老也夠敞亮。”
劉青山也回敬了一句。
就在雙方愉快進行交易的時候,卻從江邊開過來幾輛摩托車。
車上跳下來幾個人,嘴裡吵吵把火的:“誰叫你們在這買魚的,這片江裡的魚,不知道是段五爺包下的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