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步,還會把小鼻子湊上去聞聞。
等東西都分完了,這才把馬車趕到養豬場卸車,看著一塊塊金燦燦的大豆餅,張杆子也眉開眼笑:以後好像不缺零嘴嘍。
劉青山拎著三塊牛肉也往家走,左右還跟著兩大護法:老四懷裡緊緊抱著四盒月餅,老五山杏美滋滋地端著個搪瓷盆,裡面放的也是月餅。
既然大夥都有月餅了,他也就把孫書記給的月餅票兌換了。
不過這四盒月餅,還得給支書爺爺和隊長叔各送一盒,這也是孫書記交代的。
至於牛肉,一份是他家的,一份是爺爺家的,還有一份,是楊紅纓的。
按理說山杏還得領一份的,不過這些已經夠多的了,拿太多,別人該說閒話了。
正好賣肉的送了一根牛尾巴,村民嫌全是骨頭,沒人要,就給劉青山家了。
牛尾可是好東西,最是滋補,所以劉青山也就沒客氣,等會兒弄個牛尾鍋,正好給家人補補身子。
到了家門口,本來歡天喜地的小老四,忽然抽巴著小臉說:“哥,大鹿鹿跑啦。”
劉青山朝柴火欄子裡望望,裡面果然空空蕩蕩的。
難怪呢,這傢伙沒跑出來,用那種特殊的方式跟他打招呼。
他剛要安慰一下小老四,就聽身邊的山杏忽然說:
“大鹿鹿肯定是想家了,想它的小夥伴,想它的……它的媽媽啦!”
看到小傢伙眼裡霧濛濛的,劉青山不由得心裡一顫,抬眼望望遠處連綿起伏的豆包山,嘴裡幽幽地說著:
“也許,大鹿鹿回家住幾天,覺得還是咱們家好,有兩個小主人天天給它喂好東西吃,就領著家人全都跑來了呢。”
真噠!
山杏的大眼睛,瞬間變得亮晶晶的,重新充滿了希望。
進了屋,家人把東西接過去,劉青山這才叫了一聲:“大姐夫,有你的信,好像還有樣書郵遞過來了。”
嗖的一下,高文學就出現在他的面前,激動的心,顫抖的手,開啟了包裹。
裡面果然是收穫雜誌,八三年第五期,整整齊齊十大本,散發著淡淡的油墨清香。
劉青山知道,收穫是雙月刊,而且,在這個時代,銷量極大,有多大呢?
平平常常,每一期銷售一百多萬冊吧。
循著目錄,翻到刊登《小鳳》的頁碼,看著整整齊齊的鉛字,高文學淚珠滾滾,滴滴答答地落到了潔白的書頁上。
屋裡人都欣喜地望著他,但是沒有人上前勸他,這是喜悅的淚花,讓它盡情流淌吧。
……
中秋節的早上,劉青山照例先把水缸挑滿。
雖然爺爺家的大棚裡打了一口壓井,不過要說飲用水,大夥還是喜歡喝大井裡面的水。
挑完水,大夥也把餃子包好了,端上桌,咬開外皮,裡面是一汪油水裹著個肉蛋,香氣也撲鼻而來。
餡子是劉青山調的,攪裡面不少水,還打了兩個雞蛋進去,所以牛肉吃起來也非常鮮嫩,就算是爺爺奶奶的牙口兒,也能嚼得動。
小老四一邊吃,還一邊笑嘻嘻地叫著“真香”。
山杏雖然沒有老四這麼誇張,但是一雙大眼睛也彎彎的,還不時往身旁林芝碗裡夾餃子。
看來,小傢伙還真把林芝當成自己第二位母親了。
吃過早飯,一家人就各忙各的,劉青山去場院打場,這時候也沒啥機械裝置,大夥還用馬拉磙子,轉圈軋著鋪在地上的黃豆。
跑幾圈之後,就用木叉子挑著地上的豆秧,翻個之後繼續軋,效率就不用說了。
他心裡暗下決心:得早點實現機械化啊,把大夥從繁重的勞動中解放出來。
跑完石頭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