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套試卷的內容與縣試、府試的內容並沒有太大的區別。
不過此番院試是考兩場,第一場為正場,第二場為複試。
考試內容用《四書》文、《孝經》論各1篇,不過大盛朝立國已久,至於《孝經》題目少,已經是考遍了,也考爛了。
故而經過考官們的研究,在仁宗皇帝在世之時,考試內容便又從《性理大全》《太極圖說》《通書》《西銘》《正蒙》中命題。
不過在後來形成了潛移默化的規定:正場考試《四書》兩文、詩一。
複試考《四書》文、《小學》論、詩各一。
對於詩文,黃廷暉向來是頗為頭疼的。
畢竟在這等考試之中,能抄錄的詩詞可不能那麼隨便。
再加上應試詩詞與那些大家們平時做的詩詞是不同的,必須符合規範。
這就像讓後世一些作協的那些大文豪去參加高考語文,再寫上那麼一篇高考作文,他的在判卷老師看來,絕對是不過爾爾的水準。
所以作詩這一塊,黃廷暉也只能是靠著自己平時的積累,好在這段時間的沉澱,黃廷暉的作詩文能力提升了許多,也能算是有小成了,如此一來,倒也不用太過於擔心。
上次參加府試,黃廷暉的成績之所以不算太好,就是弱在了詩詞這一塊上,所以他也是狠狠的惡補了一番。
除去詩詞,《四書》兩文算是黃廷暉的拿手好戲,故而黃廷暉先將詩詞放在一邊,開始看起了這兩篇《四書》文。
往那四書體的題目一看,黃廷暉頓時笑了起來。
‘生才有大道!’
黃廷暉在參加科舉考試之前曾經看過不少的科舉範文,這些都是黃廷暉透過各種關係得到的文章。
他甚至生出過將這些科舉範文收集起來,再印刷成書,販賣出去。
不過這種做法也就是賺一次錢罷了,精明的商人一旦發現了這一賺錢的法子,定然會像惡狗撲食一般撲上來。
再到後來,黃廷暉也就沒有想那麼多了。
反正在自己的科舉之路還未走完之前,擁有如此之多的範文集也算是手握優勢。
犯不著為了一些小錢,撿了芝麻,丟了西瓜。
眼下這道題是仁宗皇帝二十六年的會試題。
當朝首輔大臣張鉅鹿當年就寫過的這篇文章。
此文出現在會試之中,卻不想此番竟然出現在了院試之中。
黃廷暉笑著搖了搖頭,他在腦海之中過了一遍當初所讀過的範文,隨後他閉著眼睛沉思了片刻。
再睜開眼睛之時,已經是念頭通達,下筆如有神。
進入忘我狀態的黃廷暉,一篇豪文幾乎是在頃刻之間,揮毫立就。
這段時間的沉寂,對於黃廷暉更像是積累。
眼下終於到了爆發的時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