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7部分

韓非子有一則“買櫝還珠”的故事,講的是鄭人從楚人那裡買了一個極其精緻的木盒,內盛珍珠,鄭人喜其木盒卻還其珠,而珠的價值卻遠在盒之上,後來喻以去取不當,成為人們熟悉的成語。

精確地說,“櫝”就是木製的盒子或函套,當時又稱“櫃”。如果單純從藝術價值的角度來看,鄭人的取捨也並不為過。那櫝“為木蘭之櫃,燻以桂椒,綴以珠玉,飾以玫瑰,輯以羽翠”(《韓非子?外儲說左上》),實在是太精美了,鄭人之舉是可以理解的。

不久前,董橋先生的《故事》在作家出版社出版,這是一本關於書畫和舊器物的雜記,文筆自然還是董先生的風格,但所涉舊時生活內容很多,不少是文人的雅事,不免談到若干舊器物,印象最深的是“盒子裡的歲月”,那是關於木盒或木匣子的故事,其實,書中涉及盒子的圖文還不止這些,類似明清時代的報春盒、文寶盒、香盒、粉盒、印匣,等等,都頗有趣味,這是精緻生活的實物存照。雖然距離我們的生活已經遙遠,但歲月留痕,總會喚起不少關於盒匣的記憶。

從中國文玩的類別看,盒子或木匣之類的“櫝”,當屬雜項之類,卻又是許多文玩的附屬品。或言珠、櫝是不可分開的,盒子本身既有觀賞性,同時又有很強的實用性,使用廣泛,幾乎無處不在。僅以文房用品為例,就有筆匣、墨匣,多以紅木、花梨、紫檀、楠木製成,用以盛放毛筆和各種墨錠。硯多有盒,或方正,或隨形,與硯形成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即使是抄手硯,上下也有木製的天地蓋。至於紙,大張的自然成卷存放,而小型紙張,也有盛放箋紙的木匣。古人用的名片,也稱之為名刺,多盛放於拜匣之中,投刺時必將名刺放在匣中呈上。平時使用的各種印信與閒章,也有專門放置的木櫝。於是大大小小的各式盒子能充滿書齋,不但用途各異,而且材質和工藝也令人愛不釋手。閨房之中的“櫝”當更多,盛放首飾、香粉、薰香、胭脂、手帕、各種小物件和女紅針線的盒子不勝列舉,工藝也較之書房中的盒子更為繁複和華美。內中紫檀螺鈿、錯金錯銀、珠玉鑲嵌、剔紅雕漆、掐絲琺琅、牙角鏤刻爭奇鬥豔,青瑣嬋娟之嫵媚也就盡在其中了。

福建盛產羊皮朱漆皮箱,舊時嫁妝總會有一對或若干對羊皮朱漆箱。那羊皮是處理過的,很硬,上塗朱漆描金,箱內是皮子原狀,多蓋有出品字號的藍印。其精巧者,也有小型的皮櫝,在形制和工藝上與皮箱差不多。此外,還有各種樣式不同的提盒(尚不包括裝食品的竹藤編制的提籠),最精緻的是醫生的藥匣,外表是一個木盒子,附有提樑或揹帶,而盒中卻有大小不同的隔板和抽屜,聊備各種藥品,以應不時之需。書生行旅或科舉,文具箱是不可或缺的,一隻木盒之中,紙墨筆硯盡在其中。

世界各國的盒子有著各地域和不同民族的藝術風格,東南亞的木盒多飾有象牙,既有象牙鑲嵌,也有象牙貼雕。印度盒子的剔雕常用娑羅花葉做的紋飾。日本漆器最為著名,尤其是金漆螺鈿掐絲工藝的盒子,許多列入日本國寶。中東的盒子多用*神話故事,南美的盒子是西班牙風格與當地土著藝術的結合。而捷克、波蘭的盒子工藝質樸,最具民間工藝特色。在法國盧浮宮和凡爾賽宮的展品中,貴族時代窮奢極侈、珠光寶氣的盒子顯示了一種尊貴和豪華,在塞納河畔的古玩藝廊中卻能領略到世界各地的盒子精品,令人目不暇接。

五十年代,我母親曾在委託商行買到過一個非常精緻的匣子,長約尺餘,寬、高各五寸許,內為木製,外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