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因為運力不足的原因,那加蘭遠征軍的後勤物資不足,英國人是心知肚明的,這幾十萬部隊要是因為食物不夠,導致兵變,對正處於風雨飄搖之中的印度來說,那可能會出大亂子。
所以英國老爺也不敢指責那加蘭遠征軍,只能安慰印度高種姓老爺,戰爭期間就不要太計較了,估計戰爭很快就會結束,到時候華夏人就會離開,沒有必要和一幫兵痞大老粗掰扯。
高種姓老爺忽悠印度百姓非常拿手,也很強勢,但對於拿著槍的軍隊,他們慫得很,這些華夏士兵可不是隻會“不抵抗不合作”的印度順民,試探表明,他們對高種姓老爺也敢開槍。
收購回來的物資除了滿足部隊所需之外,全部出售給系統商城,不用消耗巨資建立儲存倉庫,也不用擔心賣不掉腐爛,唯一需要漆雕旭上心的是如何糊弄負責後勤的上官小草。
漆雕旭安排分身擔任對外貿易的負責人,從系統空間拿出以往回收的外匯給上官小草抵賬,也很輕鬆將消失的物資安排了一個對外出售的說法。
隨著貿易的擴大,那加蘭遠征軍和華夏人在東印度六邦的影響力逐漸增長,物美價廉的商品擠壓了大部分印度高種姓貿易商人的份額,東印度六邦的主宰者正在潛移默化替換。
12月上旬,英國人告訴史迪威,英軍只能動用三個師的力量進攻若開,其餘兵力要用來防守,確保吉大港不被日軍佔領。
其實英軍就是想保持現狀而已,史迪威對此心知肚明,他並不想放棄反攻緬甸的計劃,然而英國人的進攻肯定是應付了事,指望不上的。
此時印度的時局確實不穩,印度國大黨開展“非暴力不合作”運動,要求英國撤出印度。
日本趁機支援印度人的民族運動,英國人不得不動用五六十個步兵營到處鎮壓印度人逐漸發展為暴力行動。
印度一個民族運動領袖鮑斯得到日本的支援,從日軍俘虜的印度人中招募了五千人,成立印度國民軍,協助緬甸日軍作戰。
盟軍在北非的登陸作戰消耗了大量的物資,原本運來支援華國作戰的物資被送往蘇聯,最終運送到印度東部的物資少之又少。
史迪威憤怒地抗議,但他只得到美國陸軍部一句不鹹不淡的安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