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動縱隊的突襲轟炸給了日軍一記悶棍,讓高速運轉的日本戰爭機器拉缸了,這準備的空中支援一下子沒有了,那支援關東軍的行動還搞不搞?
日軍雖然計劃執行到一半就出了岔子,但支援華國東北的作戰不得不繼續推進,要是不戰而敗,丟了華國東北,那大本營這些人就得是破腹自盡歸宿。
日本關東軍僅剩的30萬兵力在向長春集結,華國南方戰場抽調出來的40萬兵力在向北平集結,而日本本土蒐羅了包括預備役在內此時能出動的兵力80萬在向平壤集結。
日軍大本營集中150萬兵力合圍瀋陽,準備給機動縱隊在東北的部隊一個驚喜。
機動縱隊對瀋陽的進攻有條不紊,並不著急,每天佯攻吸引日軍出來野戰工事防守,然後用炮艇機的40毫米高炮和105毫米加農炮消耗日軍的兵力。
日軍在長春和北平的部隊已經集結完畢,但沒有再進一步出動,估計是在等本土80萬部隊在平壤集結完畢後再同時出擊,發起雷霆一擊。
漆雕旭也著重選擇轟炸從日本本土往平壤集結的日軍,因為這一路日軍數量最多,而且朝鮮北部都是山區,機動縱隊的坦克也難獲得壓倒性的火力壓制。
80萬部隊的攻擊如果不提前進行削弱,恐怕不太好對付,會給機動縱隊帶來嚴重的挑戰和較大的傷亡。
漆雕旭和分身們則每天晚上都會駕駛轟炸機升空,在偵查日軍動向的同時,不斷擇機轟炸日軍調動的部隊。
日軍效能最好的零式戰機的最高升限只有米,實用升限米,對於漆雕旭和分身們能在米高度飛行的轟炸機根本就沒有威脅。
別的飛行員在萬米以上的高空基本無法準確轟炸,漆雕旭和分身們不同,有系統地圖測距、測速,在萬米以上的高空轟炸準確度有所降低,但航彈落點依然比較準確,具有很大的殺傷力。
由於轟炸機水平轟炸時採用滑軌式投彈,所以跟隨漆雕旭出動的分身們將炸彈投放完畢後,只要飛到漆雕旭所在的轟炸機上面或者下面100米範圍內,就可以重新獲得炸彈和油料。
漆雕旭和分身們如果需要,可以不落地不停地在空中轟炸,這種能力對於敵人來說是極其可怕的。
日軍由於有了多次被機動縱隊轟炸死傷慘重的教訓,此次從日本本土出發的日軍配備了部分大口徑防空炮,能夠威脅到機動縱隊的轟炸機。
然日軍沒有雷達,也不屑使用雷達,這就不得不說起日本海軍的“神眼”神通。
日本海軍有一群特殊計程車兵,每天吃鰻魚、魚肝油和特製的維生素A,目的是為了保持一雙有特殊眼睛,他們是軍艦上的瞭望員。
夜裡,日海軍瞭望員就會在軍艦至高點用一雙肉眼在茫茫大海上搜尋敵方艦船的蹤跡。
日本擁有的無線電能力並不是無法開發雷達,二戰前,英國人就曾經想把雷達技術賣給日本人,而德國人也想幫助日本人掌握雷達技術,但日本人還是不屑使用雷達。
在神眼與雷達誰更厲害的爭論中,日本海軍上綱上線,把雷達定義為“膽小鬼的防禦型武器”,怎麼能跟英勇無畏而又能力超群的“神眼”瞭望員相比呢?
最後的結論是:歐美搞雷達,那是因為他們貪生怕死、又沒有“神眼”,所以才要去依賴雷達,大日本帝國海軍有“神眼”,完全沒有必要搞什麼雷達。
科學被政治化的結果就是日軍的軍艦和飛機最後都變成火船和火雞。
北上平壤的日軍攜帶的防空火炮都會被第一波轟炸特別照顧,萬米高空突然丟下來的炸彈讓日軍猝不及防。
眾多轟炸機投擲的重磅炸彈往往一波就將日軍原本不多大口徑防空火炮摧毀殆盡,大口徑防空火炮被摧毀後,接下來日軍就只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