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19頁

頁時眼睛都直了,竟然是明代大書畫家董其昌的手稿真跡,價值逾百萬元。

其實這只是趙先生搞文化拾荒事業中的一個趣事,趙先生搞了將近三十年的文化拾荒,光是透過這個行當,他就收藏了上千萬頁的各種珍貴手稿,其中不乏有魯迅、茅盾等著名學者的手稿。

在文化拾荒者這個圈子裡,這位趙先生就是最頂級的大能。

而造成在這個年代忽然出現大批珍貴手稿、文獻資料的原因竟然簡單的出奇,也讓人深感不可思議和無可奈何甚至是悲哀。

原來,在上世紀九十年代,潘家園舊貨市場、琉璃廠以及報國寺等燕京古玩市場上忽然出現大批珍貴手稿、文獻資料的原因竟然就是因為在這個時期,燕京的各大檔案館、博物館、圖書館以及各大機關搬家時,遺棄了大量的資料。這些被遺棄的資料全都進了廢品收購站,然後被販子們買出來又拉到這些古玩市場出售。

巴金《真話集》序言、錢鍾書《管錐篇》等手稿,便是如廢品一般流出中華書局。

而在2003年,《文藝研究》雜誌社清理出33箱東西,不讓開箱驗貨,一口價33萬元。當時趙慶偉先生獲悉後果斷的以3萬元買下。開箱以後,他驚喜地發現箱箱都有名人手稿,那些泛黃的紙片上都是李可染、石魯、範曾、吳冠中、冰心、李可染、王蒙、夏衍、黃永玉等大家的手跡……

還有,在九十年代,燕京的圖書館開始搞電腦檢索的時候,又扔掉了一大批,有一個年輕的圖書管理員,居然扔出了整套的五四時期創刊的《新青年》,而保留當今的《青年文摘》……

</br>

<style type="text/css">

banners6 { width: 300px; height: 250px; }

dia (-width:350px) { banners6 { width: 336px; height: 280px; } }

dia (-width:500px) { banners6 { width: 468px; height: 60px; } }

dia (-width:800px) { banners6 { width: 728px; height: 90px; } }

dia (-width:1280px) { banners6 { width: 970px; height: 250px; } }

</style>

<s class="adsbygoogle banners6" style="display:le-block;" data-full-width-responsive="true" data-ad-client="ca-pub-4468775695592057" data-ad-slot="8853713424"></s>

</br>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