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寧雙手各執一本詩集,輕輕置於眼前,笑道:“我已有多年不曾觸及詩集了,你怎地還在看,而且還配有如此詳盡的白話註解呢。”
九疑莞爾,輕輕整理著衣袖,語氣中帶著一絲感慨:“我和姐姐從小接觸到的書籍有限,直至崑山之行,我才知曉原來女子也可博覽群書,甚至能夠以詩賦抒懷。”
若是從前的周寧必會覺得此事不可思議,哪有姑娘家不讀書的呢,便是她身邊的丫鬟也能遣詞作詩,直到離開熟悉的圈子,才知有人連最基本的溫飽都難以保障,更別提有讀書的機會了。
周寧輕笑,揶揄道:“我初見你時發現箱籠中有諸多典籍,還真以為你是個滿腹經綸的女先生呢。”
九疑爽朗一笑,打趣道:“我現在可不是女先生麼,不僅如此,我還得考個秀才當一當呢。”
此言一出,二人皆暢然大笑。
昔日桑知瑜未出閣之時,便與九疑同榻而眠,如今周寧亦如是,與九疑同宿於一榻。
此刻,九疑靜靜地躺在榻上,腦海中不斷浮現出與兩本詩集相關的往事。
與此同時,封正已在南陽度過十餘個日夜。
十多日以來,封正幾乎已瞭解陳貫現在的行當。
陳貫自遷至南陽後,便在一富賈之家擔任武術教習,想著商戶雖立足於市井,卻往往不缺銀錢。
選擇在商戶之家授武,既可以維持生計,又能避開如封家過去的那些紛紛擾擾,為自己和家人尋得一方難得的安寧之地。
這家商戶姓閆,乃是南陽當地有些聲望的人家,祖上兩代經商。
閆家老爺閆一鳴,正是聽聞陳貫曾在京城傳授過朝廷官員子弟武藝,又因其武藝出眾,特地聘了陳貫到家中擔任武師,教導自家子弟及護院們武藝。
直至半年前,閆家因一樁與端王府有關的生意,才特意請陳貫出手相助。
陳貫在京城雖僅是教習武藝,卻因長期浸淫於權貴之間,對於朝廷勢力的盤根錯節以及如何與之周旋多少知道些。
閆一鳴早就在琢磨如何能與端王府搭上線。
一旦能夠為王府效勞,不僅意味著閆家的生意有望攀登新的高峰,更能借此機會牢固並拓展閆家在南陽及其周邊州縣的生意版圖。
當初封正在那間茶棚與陳貫相遇時,陳貫正與幾位弟兄風塵僕僕地從荊州府趕回南陽,只為向閆一鳴覆命。
憑藉閆老爺對陳貫的信任,封正順理成章地跟在陳貫身邊,並在陳貫的言辭下跟了閆家姓。
從此,他有了一個新身份,閆三。
只因封正從前在家中便是行三。
也因為這個姓氏,閆一鳴看封正益發覺得順眼,就如自家子侄輩一般。
儘管家中僕從皆尊稱閆一鳴為“老爺”,實際上他如今還未到不惑之齡,雖已有孫輩,但最小的女兒才三歲吶。
夜色沉寂,房中一燈如豆,封正坐在桌案前記錄著今日所聞,陳貫則安靜地坐在一旁,凝神傾聽筆尖與紙面摩擦的沙沙聲。
這些時日以來,封正一直在想辦法打聽端王府的事,而陳貫心中對此總是有種難以言喻的隱憂。
陳貫欲言又止,終是開了口:“公子,二姑娘她......”
封正似乎已洞察其意,打斷道:“先生不必多言,就算那一絲絲可能並不存在,我也要為自己謀求一份出路。”
他驟然停下筆,筆尖的墨珠滴落紙上,迅疾擴散開來。
他緊抿嘴唇,陳述道:“我要有足夠的能力翻遍遼東,尋回父兄的屍骸,讓我封家所有族人得以安息、得享香火。”他抬眼看向陳貫,暗道了句,還要為封家平反。
當年封家遭遇禍事,實乃無辜受牽連,若非如此,安慶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