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61部分

。如果不是因為李好的原因,這邊這樣繼續下去,恐怕就會出現暴亂,這是李好不允許的情況。

一行人從長安出發,然後直往洛陽而去。到了洛陽後才換走水路,直往江南而去。這條路線還是李好第一次走,他們走的是隋開鑿的大運河通道。

清晨的洛陽城外,一條寬敞的運河從這座繁華的古代國際化大城市邊緩緩流過,河面上飄著一層薄紗般的輕霧,朦朦朧朧。漫步在空氣清新、綠樹成陰的運河兩岸,伴隨著小鳥清脆的歌聲,彷彿置身於幻境之中。

河面上波光粼粼,銀光閃閃。遠看大運河,猶如一條綺麗多姿的星光大道,又像一條蜿蜒曲折的碧玉帶,風光無限。河上來來往往的客船正在告訴河邊的人民,這個國家的繁榮和這條河的繁忙。

“可惜啊!”李好在船上看到這一切,忍不住感嘆了一下。可惜當初把一個國家搞破產修這條河的老楊同志看不到這條河的繁忙了,還讓他背上了一個千古罵名,但誰又真正的瞭解這條河給這個國家帶來千年的好處呢?

“確實可惜!隋帝如果稍稍慢點步伐,跟我們現在一樣一步一步來。這開鑿大運河不僅不會成為他的劣跡,還會成為千古名揚的美事。”劉仁軌聽後就知道李好在想什麼,然後跟著感嘆了一番。

老楊是太急迫了點,他要是慢慢分段來,然後再從國外抓多點俘虜來開挖的話也就不會落得那樣一個悲劇的下場了。看看大唐修水泥路,和治理長江水域防洪工程就能知道。

隋朝修運河的設想分幾個步驟:先從洛陽西苑到淮河南岸的山陽,開通了一條叫“通濟渠”的運河,即從洛陽引谷水、洛水入黃河,再引黃河水入淮河。再從山陽到江都,疏通並鑿深、加寬了春秋時期吳王夫差開的一條叫“邗溝”的運河,即將淮河和長江連線了起來。

這樣一來,從洛陽到江南的水路交通就十分便利了。此後,又從洛陽的黃河北岸到涿郡,開通一條叫“永濟渠”的運河。接著,從江都對面的京口到餘杭,開通一條叫“江南河”的運河。這四條運河連線起來,就成了一條貫通南北的大運河。

這個工程量實際上並不大,很多地方還是原本已經構築好的河道。而大唐的水泥馬路工程,現在基本把大唐的主要城市和邊疆都覆蓋上了,這個工程量並不比大運河少。

但是這個工程完成後,在大唐連水花都沒掀起一些。除了這個工程,長江流域的防洪工程一樣不小,不僅多了不少良田出來,還從根本上解決了這邊水患的問題。

因為科技的原因,也因為大唐抓了不少俘虜。那些人修建這些東西,死了就死了,不會在大唐內部引起任何不滿出來。何況這些人本來就是跟大唐最對的人,利用他們的最後一點價值,這不正是最好的結果麼。

同水泥馬路和水利工程一樣,大運河通航以後給國家帶來極大的便利。不僅成為南北政治、經濟、文化聯絡的紐帶,也成為溝通亞洲內陸“絲綢之路”和海上“絲綢之路”的樞紐。

運河的通航還促進了沿岸地區城鎮和工商業發展,它還宛如一條綵帶,沿岸城鎮猶如綵帶上鑲嵌的一顆顆明珠。此後,歷代王朝對運河不斷疏浚和改造,使它持續發揮著貫通南北動脈的作用。

這條河溝通了大唐大地的東西南北,實現了歷史上第一次真正的融會貫通和大一統。因為這個時候走陸路太辛苦了,在古代,陸路長途遷移,只能靠騎馬、坐牛車和步行,要翻山涉水,行動十分艱難和緩慢。

但是人類早就有認識,水是可以利用的,可以坐船過河甚至跨海,既快捷又能輜重,往往比走旱路要方便許多。不過,大唐地勢西高東低,河的流向基本上是自西向東,南北則不行。

隋煬帝決定挖鑿南北大運河,把東西南北都用水連起來,組成水網,把幾大自然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