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難人,不去就不去唄,反正他左手糖葫蘆右手炸年糕還沒吃完。
吃東西也不耽誤他看古董,外面攤子看完了,現在又開始一家一家的掃店。
古董店的品質確實比地攤強多了,這一逛還真發現了好東西。
一間裝修還算豪華的鋪子,正對門的架子上擺了個掐絲琺琅鎏金博山爐。
這玩意兒若只是個博山爐自然不會入了張家麒麟的眼,但這一隻卻是另有乾坤。
這隻博山爐的造型是東漢風格,鎏金工藝卻有著唐代的影子,底座上的掐絲法郎又是明代之後才會出現的技術。
整體來說,雖然看著挺漂亮卻不倫不類,稍微內行點的人都會覺得這是個仿造的贗品。
而偏偏張瑞松曾經在張家典籍中看過這玩意兒的記載。
這博山爐還真就是東漢時期鑄造,用來盛放佛骨舍利的。
流傳到唐朝時被一間有名的寺院偶然所得,便又將寺院內供奉的一顆舍利也放入其中,並且加了一層鎏金工藝。
再然後這東西輾轉沉浮,一直到明朝後期又出現過一次。
得到它的也是一座寺廟,同樣放進佛骨舍利後又進行了改造。
鎏金工藝好歹還不影響整體效果,用掐絲法郎就太讓人無語了,挺好的香爐弄成了四不像,倒是挺防盜的。
別看這博山爐不算大,但如果沒人解開機關,那它裡面最少應該放著3塊佛骨舍利才對。
這種密辛知道的人本來就少之又少,就算偶然被有心人得到,若非精通佛法之人也打不開這裡面的機關。
張瑞松有個預感,這東西跟他有緣,裡面的3塊佛骨舍利應該沒被取走。
想到這兒他也顧不得吃了,連忙便喊店裡的夥計把那博山爐拿了下來。
那小夥計在這也幹了好幾年了,也算半個內行人。
一看這位少爺的長相氣質就樂了,招呼的分在熱情。
傻白甜純小白富家公子,跟這三朝混搭的玩意兒實在是再相配不過了。
張瑞松又仔細檢查了一遍這個香爐,沒錯了,裡面的梵文記載的就是這香爐的來歷,其中也提到了佛骨舍利。
哪怕其中三塊舍利被取走,光這香爐也是沾染了佛性的好東西。
小夥計看這位少爺滿意介紹的更認真,天花亂墜的說了一堆驚險故事,張瑞松聽得還挺有趣。
問了一下價格,那夥計也真敢獅子大開口,張口就說一百萬。
張瑞松茫然的看著自己的跟班,他對現在的貨幣沒什麼具體概念。
這要在他守門以前,這香爐大概能賣三千塊,那時候糖葫蘆是兩毛一個,現在是5塊,漲了25倍。
那用這個香爐以前的價格乘以二十五就應該是七萬五才對,怎麼能要一百萬?
他這麼想的也是這麼說的,那小夥計都被說愣了,這還價怎麼還有零有整的?
跟著他的夥計不太懂香爐,但人家懂行規,古董要價也不是瞎要。
小白十一,青頭八一,假道學六一,他家老太爺明顯是被算在小白那一類,那這夥計的報價就是按十倍報的,這香爐低於十萬不賣。
那夥計沒想到人家跟著個行內人,片刻尷尬後恭維一笑,“這位大哥是行家呀,也是咱們圈內人吧!
這真不怪我坑這位少爺,都是行規,您多擔待!”
張瑞松一聽也明白了,痛快的遞過去黑瞎子那張卡,“10萬塊是吧,刷吧,我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