夠清楚。
她們甚至點外賣放快遞都會讓機器人放公司桌面或者空地上,很是方便。
完成後吳夢離開現場,從新回到大樓中。
過了半個小時不到。
幾輛車開了進來,其中一輛車的背後搭著一個厚厚的防爆桶,車輛在程衛華他們不遠處停下。
拆彈組的人都下來後,程衛華過去指著木箱給他們詳細的說明了情況。
隨後,一名年輕的人帶著一個頭盔,控制著一臺不是很大的拆彈車開到木箱前,在眾人的目光中,拆彈車上的一隻機械手很快就解開木箱上的卡扣。
拆開後,一個金屬容器便顯露出來。
機械手從車體中拿出工具開始拆解容器,過了半個小時,才把高壓容器頂部蓋子拆開。
但是他們發現了一個問題,那就是機械手夠不著高壓容器的內部,容器立著比較高,機械手的關節自由度不夠,只能進去一小段。
現在只能由人工進行拆彈工作了,此時程衛華想到了陳致的仿生機器人,可是那個機器人被陳致帶到醫院去了。
一位臉上帶疤的中年人開始在他人的輔助下穿起厚厚的拆彈服。
提著工具箱,向罐體走去,帶著防爆桶的車也跟著過去。
拆彈人員過去後,開始笨拙的拿著工具伸進罐體內部,拆解著程衛華所說的那個部件。
二十多分鐘後。
拆彈人員渾身溼透的從裡面拿出一根液壓棒,在一個盆子上面,小心的擰開一個密封口,裡面的液體緩慢的流了出來。
最後盆子裝著上下分層的兩種液體,液壓棒裡面的液體流完後,拆彈人員心中鬆了一口氣。
他們每一次拆彈工作都是搖擺在死亡的邊緣,一個小小的疏忽都會造成致命的危險。
讓拆彈車端遠盆子後,他開始小心的拆卸液壓棒。
不一會兒,他從裡面取出一個玻璃瓶,裡面裝滿了藍色的液體。
用水衝了下上面殘留的液體後,他在一邊放好這瓶藍色液體。
閉眼做了深呼吸,轉頭離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