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玄拿著一把佩刀回到了靈塑居。 此時太陽已經將要落山,張玄回到屋內,將佩刀放在桌上,鋪開一張宣紙。 室內的光線已經暗淡了下來,張玄將油燈添滿油,點燃,同時也將蠟燭點燃。 張玄提筆在手,回憶劉猛所說的這位將士的資訊。 因為劉猛手中只有這一位將士的隨身之物,所以張玄只能先試著敕封這位名叫周明的將士為神,試一試。 這是張玄第一次敕封已經死亡近二十年的人為神。 能否敕封成功,張玄心裡也沒底。 周明比劉猛還要年長十多歲,當劉猛參軍的時候,周明已經從軍十多年了,已經是一位百夫長了,只是後來劉猛的火速躥升,很快就成了周明的直屬上級。 而劉猛的快速躥升,也得罪了不少人,其中就包括劉猛後來的直屬上級。 因為劉猛如果再升職,就要頂掉他的那個上級了。這一點並非是劉猛說的,而是張玄猜測的。 周明相對於劉猛來說,情商要更低,否則不會從軍十多年還是個百夫長。 據劉猛的描述,周明作戰非常勇猛,而且有勇有謀,曾經多次立下大功。 劉猛未說,但是張玄根據前世的經驗,也有所猜測,恐怕劉猛的那次死裡逃生,背後絕不簡單。 否則一個牙將,怎麼可能會被安排一個只帶著十幾人的偵察小隊去前線的偵察任務呢?無論如何也是說不通的。 顯然,劉猛心裡也是十分清楚了,否則不會在那件事情過後不久,就選擇了退伍。 張玄提筆在手,在宣紙上,刷刷點點,寫下了敕封文書: “天道在上,今有將士周明,奉賢府敬黎縣人士,從軍二十一載,護國為民,軍功卓著,……當今天下,詭異橫行,百姓旦夕惶恐,特此敕封周明左門神神位。與右門神劉猛齊心協力,誅殺詭異,庇佑萬民。爾其欽哉!” 這次的封神文書,張玄明確了周明和劉猛的門神分工。 在軍隊中,以右為尊,所以張玄敕封的是劉猛為右門神,而周明為左門神,這也是對應了當年在軍中,劉猛地位更高的事實。 在張玄雕刻和繪製的門神神像中,左門神是尉遲恭形象,手持雙鞭,右門神是秦瓊,手持雙鐧。 所以自此以後,劉猛的形象將要固定,不會在兩套披掛之間切換,只會保留秦瓊的披掛穿戴。而周明如果敕封成功,則會參照尉遲恭的形象,身著尉遲恭的披掛穿戴,手持雙鞭。 張玄已和劉猛約定好了,明日下午在靈塑居舉行周明的門神敕封儀式。 寫罷封神文書,張玄將其收起,然後拿起刻刀,繼續今天的996生涯。 張玄根據目前已經完成的神像存量估算,明天晚上,就可以將鎮裡下的三十尊木雕神像的訂單完成了。 隨著刻刀紛飛,張玄再次進入專心雕刻當中。 隨著街上傳來“當……當……”的打更之聲,張玄抬起頭來,看著桌子上已經完成的五尊門神神像。 或許可以嘗試雕刻一尊關公神像,張玄想到下午心底起的念頭,怦然心動。 拿著刻刀,張玄心底回憶前世記憶中的關公形象。 因為關公在民間的地位異常高,尤其前世的南方,祭祀關公的氛圍非常高,所以也就導致了關公的形象特別多。 有坐式的關公像,也有立式的關公像;而且無論坐式、立式,也有多種形象。最常見的就是持刀的方式多種多樣,有刀頭向上的拄刀式,也有到頭向下的持刀式,還有刀頭向前的拖刀式,等等。 各種關公的形象在張玄的腦海中劃過,最後一尊關公刀頭向上的拄刀式的立式形象停留了下來。 腦海中回憶著關公神像的各種細節,張玄手中的刻刀開始上下翻飛。 片刻後,一尊關公神像就出現在了張玄眼前。 只見這尊雕像,丹鳳眼雙目圓睜,臥蠶眉斜飛入鬢,五縷長髯飄灑前胸,青龍偃月刀殺氣騰騰,端的是八面威風,好一尊關聖帝君臨凡。 關公的崇拜始於北宋,興於明萬曆年間,最終在晚清達到巔峰,甚至與孔子並稱。孔子為“文聖”,關公為“武聖”。 清朝光緒年間,關公封號達到二十六個字:“忠義神武靈佑仁勇威顯護國保民精誠綏靖翊贊宣德關聖大帝”。 隨著神像雕刻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