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26部分

麼多天過去了,字字猶在耳畔,想忘也忘不掉,而且,她還細思恐極。

“我一直覺得,趙氏淑女和君子的關係親密,誰料,竟超出了尋常姊弟的程度。若是……若是他們日後做出和齊襄公、文姜一樣的事情來,我該如何是好?”(未完待續。)

第239章 愚公移山

“君子,再往前走,就是東山皋落地了!”

離開新絳後,趙無恤一行人在晉南平原上南進了兩天,新絳附近百里之內,是晉國最富庶,人煙最為稠密的地方,到處都是田畝和鄉邑村落。在接到國君和執政的命令後,各地的領邑主們都在組織國人“冬搜”,進行軍事訓練,以響應來年春天的戰爭。

在到達皋落一帶後,人煙開始變少,每過幾裡才能見到一座聚居點,地勢漸漸變高。遠遠望去,低矮的丘陵一座接一座,漫山都是光溜溜的林木。

他們每天雞鳴時分啟程趕路,人數多達百五十人,兵甲森嚴,讓那些沿途的零星盜寇不敢覬覦。

成鄉眾人多半是頭一次出遠門,看什麼都覺得新鮮,所以冬日裡趕路也能精神昂揚。又因為平日受過負重長跑等體能強化訓練,以及在軍吏們的協調下,所以沒有人掉隊,勉強能跟上車馬的速度。

“其實,若是不能兩馬,三馬換騎,騎士長途行軍的速度,還真不一定比得上那幾個輕裝前行的悍卒。”趙無恤一邊走,還一邊對同車而乘的趙廣德科普一下行軍的知識。

對此,經常帶著輕騎士在成鄉周邊轉悠的趙無恤有清晰認識,馬體型大,消耗大,而且騎兵行軍,馬還要駝人。

所以騎兵理論上花在進食補充體力、以及休息的時間會更多,每日得用菽豆混草餵養,還得注意惜力。相比之下人的適應力和耐力要強得多,所以短時間行軍馬快,長達月餘的行軍人快。

他還讓名為竇平的數科學生,用簡牘將行軍的步幅、步速、每日行軍時間和距離都記錄下來,作為以後的參考資料。

“晉軍一日行軍的標準是一舍,也就是三十里,而吾等在天氣晴朗的平路上,可達三十五里。”其實如果不考慮後面樂祁的身體,一天四十多里是能夠達到的。

以這個標準看,趙無恤的手下們,也算是精兵了。

趙無恤自己,在趕路時或鑽到四輪大車裡陪樂祁聊聊天,蹭蹭樂靈子製作的甘甜漿水;或喊來負責繪製新地圖的還人封凜,詢問他沿途的地理、道路狀況。

封凜的確對晉國封疆、道路和沿革十分熟悉,他對趙無恤和趙廣德說道:“好叫二位君子知曉,此處在殷商時為亙方,後來被赤狄所佔,號皋落氏。在獻公時,命太子申生伐東山皋落氏,滅之,所以此地稱為皋落之墟,現在是範氏領地。”

“東山下有皋落水,南流入於鳴水,再南行,從瓠丘流入大河。”

在敵對卿族的地盤上,趙無恤可不敢大意,他們夜幕而歇,儘量選擇城垣和廬舍,但卻不住進去,而是自己設營。趙無恤讓輜重兩帶的東西十分齊全,牛羊皮、粗葛布的大帳,帷幕等,還有行軍用的銅爐,夜晚時警惕性也極高,每天派人輪流守夜。

不過,在範氏領地的這幾天時間裡,卻一直平靜無比,途徑小邑時,範氏的宰吏還笑呵呵地前來詢問是否需要補給糧秣之類,不知道的人,恐怕真會以為兩家和好如初了。

在皋落附近,道路折而向東,又行進了一天後,就可以遙見高大的王屋山了。

“王屋山方七百里,高萬仞,南臨大河,北接太行。此山本在冀州之南,河陽之北,現如今卻被移開,多出了幾道人力無法開闢的道路,大司城可知道是為何?”

坐在溫暖舒適的四輪馬車內,趙無恤暗道這裡和外面要迎著冷風的戎車比起來,真是人間天堂。他也並非只求自己安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