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那遙遠的山谷中,有一所古樸的禪院,被蒼翠的竹林環繞,四季更迭間,總有清風徐來,吹過禪堂前的古松,發出沙沙的聲響,如同佛陀在低語。
禪院內住著一位名叫慧明的禪師,他年歲已高,但雙目炯炯有神,步履穩健,常常在山間小徑上漫步,尋覓那不可言說的禪機。
一日,陽光明媚,山間野花爛漫。慧明禪師坐於竹林中,閉目養神。
忽然,一陣急促的腳步聲打破了寧靜,一名年輕的僧侶匆匆跑來,神色慌張。
“師父,我有一事不明,懇請師父開示。”
那僧侶跪在慧明禪師面前,雙手合十,語氣急切。
慧明禪師緩緩睜開眼睛,目光如炬,他微微一笑,示意那僧侶坐下。
“你說吧,何事讓你如此焦慮?”
那僧侶深吸一口氣,開始講述:“經典上說‘狂心頓歇,歇即菩提’,若是我要睡覺了,那豈非也是狂心頓歇?但師父曾說,‘特別之休息’才是真正的休息,我實不解其中深意。”
慧明禪師聽後,輕輕點頭,他目光深邃,望向遠方的山巒,彷彿陷入了沉思。
“你且隨我來。”禪師站起身,向山間走去。那僧侶緊隨其後,心中滿是疑惑。
兩人穿過竹林,來到一片開闊地,這裡鮮花盛開,蝴蝶飛舞,鳥兒鳴唱。慧明禪師停下腳步,轉身看向那僧侶。
“你看這山花爛漫,蝴蝶翩躚,它們是否也有狂心?”禪師問道。
那僧侶搖搖頭,答道:“它們似乎只是自然而然地生活,沒有煩惱。”
“正是如此。”慧明禪師點頭,“狂心,乃是人心中之執著與妄念,它讓我們在生死輪迴中不得解脫。而真正的休息,是放下這些執著與妄念,讓心靈迴歸平靜,迴歸自然。”
那僧侶似有所悟,但仍有疑惑:“那睡覺又該如何解釋呢?”
慧明禪師微微一笑,指著前方的一棵古松:“你看那古松,它日夜佇立,不曾休息,但你可曾見過它疲憊?它隨風而動,隨雨而洗,卻不曾失去自我。睡覺,只是我們身體的需要,而非心靈的休息。真正的休息,是在心中找到那份寧靜,那份自在。”
那僧侶聽後,心中豁然開朗,他再次向慧明禪師行禮:“我明白了,多謝師父開示。”
慧明禪師點點頭,轉身繼續向山間走去。那僧侶緊隨其後,心中充滿了感激與敬仰。
夕陽西下,兩人回到禪院。慧明禪師坐在禪堂中,閉目養神。那僧侶則坐在一旁,靜靜地思考著師父的教誨。
夜色漸深,月光灑在禪院內,一片寧靜。
那僧侶忽然感到一陣倦意襲來,他站起身,準備去休息。
但在他轉身之際,他忽然明白了什麼是真正的休息——那並不是身體的沉睡,而是心靈的覺醒。
他心中狂心頓歇,一切執著與妄念煙消雲散,他感到從未有過的輕鬆與自在。
他回頭看向慧明禪師,只見禪師依舊閉目養神,彷彿與這寧靜的夜色融為一體。
他心中充滿了感激與敬意,他知道,自己已經在師父的指引下,找到了真正的休息之路。
從此,那僧侶在禪修的道路上更加努力,他不再執著於外在的表象,而是專注於內心的修煉。他明白了,真正的休息,是心靈的覺醒與自在,是超越生死輪迴的解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