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開始干政,要從呂不韋手裡奪回本應由自己行使的執政權。
嫪毐的本名不叫嫪毐,具體叫嫪什麼一不可考。毐是一個會意字,上邊是士,下邊是毋,《說文&;#8226;毋部》解釋毐為士而無行者。姓嫪的這個年輕人在政變失敗後,被秦王政處死,這個年輕人死後被命名為嫪毐,這是一個很恥辱的名字,以此警示後人。給自己的對手命名恥辱的名字,讓對手死後也要遭受後人的唾罵是中國歷史上一個很有特點的現象,著名的紂和桀與嫪毐一樣,都屬於這種情況。紂的本名叫辛,桀的本名叫履癸,紂和桀都是他們的對手在勝利後給他們起的名,都帶有無德好武之意,對於一個國王來說,這樣的稱呼是恥辱的。嫪毐的毐字是政敵對他的定性,從這裡也可以看出,嫪毐是個士人出身的權臣。
趙子楚被呂不韋害死後,青年寡婦趙太后不甘寂寞,與嫪毐通姦。戰國時期,社會風氣十分開放,還沒有守寡這一套儒家倫理的束縛。秦國的宣太后與魏醜夫,燕國的易王后與蘇秦的通姦在當時都處於一種公開的狀態,人們對此已習以為常,並不排斥、指責。國君死後妻子改嫁的事在春秋戰國時期屢見不鮮,當時的婚姻制度十分自由,當事人和旁觀者對此在心理上都不存在障礙。嫪毐與趙太后通姦並沒有法律上和輿論上的障礙,沒有必要躲躲藏藏。
嫪毐應該不是宦官。按照秦國的法律,宦官是絕對不能封君的。而且在整個戰國時期,各國都沒有封宦官為君的例子,可見宦官封君在當時是不可能的事。即便是趙高,雖有擁立胡亥的巨功,也沒有被封為君,就是明證。
說呂不韋與趙太后私通後來又把嫪毐送給趙太后以代替自己的說法是不真實的。趙太后是趙國的豪強大家之女,不是呂不韋購買的邯鄲歌舞伎,與呂不韋沒有前情。呂不韋殺死趙子楚,趙太后與呂不韋有殺夫之仇,更不會與呂不韋私通了。趙太后心裡一直有為丈夫報仇的打算,但是由於力量太弱,自己又不諳###,而且秦王政還小,趙太后不敢與呂不韋為敵。書包 網 。 想看書來
秦始皇集中王權:剿滅嫪毐和呂不韋集團始末(4)
嫪毐是一個很有野心的年輕人,他在與趙太后相好後,就開始培植自己的私人力量。嫪毐知道趙太后在法律上有代趙政行使執政權的權利,便勸說趙太后行使這項權利。這樣一來,就與獨攬大權的呂不韋發生了衝突。嫪毐非常善於結黨營私,政治手腕與呂不韋不相上下,對呂不韋一直痛恨不已的趙夫人對嫪毐極力支援,雙方展開了激烈的鬥爭。由於趙太后行使執政權是合乎法律的,而且趙太后不斷地透過自己代為行使的國家元首批准權否決呂不韋領導的秦國政府的提案,趙太后和嫪毐很快就在秦國政壇站穩了腳跟。嫪毐由於有趙太后的支援,身邊迅速聚集起了一大批追隨者,成為呂不韋最強大的敵人。
由於趙太后在政治上佔有代秦王政行使執政權的制高點,呂不韋與趙太后和嫪毐較量了幾個回合都沒有打敗對手,不得已同趙太后和嫪毐講和,謀求共同執掌秦國大權。於是,秦國出現了短暫的呂不韋與嫪毐相勾結的共同發展時期。在這一時期,在政治上掌握主動權的趙太后、嫪毐集團的勢力急劇擴大,已經到了可以公開和呂不韋較量的程度。
本來,趙太后、嫪毐和呂不韋兩大政治集團爭奪的焦點是秦王趙政。但是隨著趙太后生下了嫪毐的兩個兒子後,情況發生了變化。嫪毐在與趙太后有了兒子後,政治野心極度膨脹,有了廢掉秦王政自立的打算。趙太后、嫪毐有了這個想法,便開始不再於呂不韋爭奪趙政,趙政也就倒向了呂不韋。對於趙太后和嫪毐的異常舉動,趙政和呂不韋都有所察覺,但由於不知道趙太后生子,對事情的嚴重性還沒有充分的估計。
秦王趙政的兒童時代是在邯鄲躲避趙孝成王的追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