亂子要大一點,影響要更深遠一些,對日本造成的損失要大一些,幕府、天草軍雙方死傷多一些……”
————————
日本天主教的大發展,起源於16世紀葡萄牙傳教士,帶去了大量西方文化,包括天主教思想。其中,16世紀中期,日本一代梟雄織田信長便接受了洗禮成為天主教徒,並且鼓勵天主教在日本境內發展。
對於日本歷史有所瞭解的,都知道日本戰國末年產生了三個承前啟後的軍事強人——織田信長、豐臣秀吉、德川家康。
第一階段是織田信長,大規模的裝備火器,並且明確提出“天下布武”的理想。而在織田信長時期,透過與西方羅馬教廷合作,在日本大規模發展天主教勢力,巔峰時期發展了80萬天主教徒。
原本,織田信長已經問鼎權利巔峰,成為日本真正的主人。但是,織田信長卻想要更上一層樓,讓天皇禪讓給他。
這一來,惹起原本屈服於織田信長武力下的大名們爆發了,甚至織田信長手下頭號打手豐臣秀吉也背叛了他,令織田信長從巔峰滑落。
織田信長隕落後,日本境內軍事實力最強的豐成秀吉以“關白”的身份,號令群雄。豐臣秀吉繼續扶持天皇為傀儡,也是名義上統一了日本,並且,豐臣秀吉還做了兩手準備,向大明皇帝討了一份“日本國王”的封號,為其將來名正言順建立統治政權做準備。
不過,豐臣秀吉後來自信心膨脹,居然召集17萬精銳,發動了入侵朝鮮的戰爭。朝鮮不足為慮,但是朝鮮與大明的關係,可比日本親近多了。於是,萬曆帝派遣5萬明軍入朝,將豐成秀吉的軍隊打殘了。
而豐臣秀吉在朝鮮元氣大傷,退回了日本之後,不久後就病逝。原本,臣服於豐臣秀吉的德川家康因為未參與入朝戰爭,儲存了實力。
在豐成秀吉病逝後,德川家康以”徵夷大將軍”的身份,建立了幕府政權,成為了日本的統治者。當然了,天皇依然沒有被廢掉,德川家康採取穩妥起見,令天皇僅是神道教領袖,日本的神靈,但是世俗的一切政權、軍權,還是由幕府將軍掌握。
從1603年德川家康任“徵夷大將軍”為起始點。幕府政權傳承34年曆史,經歷了德川家康、德川秀忠、德川家光三代幕府將軍,牢牢把握住統治權,並且建立了日本有史以來,最穩固的“幕藩體制”。
此時德川家光年三十三歲,繼承了祖父、父親的“幕藩體制”,並且有所鞏固。幕府作為最大的勢力,直接統治日本四分之一的土地,幕府直屬領地稱為天領。其他的大名按照“親藩”(德川氏同族)、“譜代”(德川氏原屬)、外樣(關原合戰之後歸順的)三個等級。
大名們繼續保留了一些自治權,但是德川幕府對於全國經濟、軍事具備壓倒性優勢,令大名們必須將家屬送上江戶作為人質,一旦大名背叛,則殺其質子。並且,德川幕府回收了鑄幣權和採礦權,以及逐步進行“閉關鎖國”,僅開放長崎港作為對外貿易港口。而長崎港,也是歸幕府直接掌控的。
軍事、經濟、政治,多重手段削弱了大名的實力,使得各地大名失去了與幕府抗衡的能力。
當然,威脅德川幕府統治的,除了經濟、武器之外,還有西方思想和外國勢力干涉。因為,日本以中國儒家思想為主,與天主教思想格格不入。天主教傳播,會造成幕府統治秩序的混亂。
況且,天主教支援過織田信長,難免不會推出下一個織田信長!須知道,織田信長也是從一個普通的武士,一步步發展成為梟雄的。
為了避免天主教和大名勾結,預防織田信長式強者出現,威脅德川家的統治。德川幕府三代將軍,皆採取打壓天主教策略。
雖然,德川幕府統治期間,日本天主教徒的生存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