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后話不明說,姿態卻做到了。
哪怕阿狸爹說的有理,阿狸娘也明白,太子正式指婚前,她閨女是不能嫁出去了。
是以阿狸第二日來請安時,阿狸孃的心情就很複雜。
‐‐她真心不知道該怎麼跟女兒說。
難道要說:閨女,你日後可能要當太子妃,心裡得有點準備?
這萬一閨女心裡就此認定了太子,結果太子妃卻指定了別人,讓她情何以堪?就算真的沒跑,到聘問也還得年呢。閨女小小年紀,就存了這麼大的心事,可不得壓抑壞了?
阿狸娘思索再三,覺得還是不要讓阿狸知道的好。只能自己更加嚴厲的教導,為最糟的事態做好打算。
還在正月裡,阿狸娘也不想太約束阿狸。上元節那天,還是架不住她撒嬌懇求,準她出去看燈。
這個時代,燈節其實也算不上燈節。在南邊,正月十五的正事還是祭祀‐‐這一天當家主母要祭蠶神。只是富貴人家的主母雖偶爾也捻針,農桑一類事卻不必過問,便不怎麼當一回事。反而是禮佛崇道的人家,常在這一天點燈祈福,賞月遊玩。
點燈也是要花錢的。普通人家不過點三兩盞,也弄不出什麼花哨來。真正可以玩賞的上元燈,還在烏衣巷裡。正是王謝兩家家門口。
阿狸娘也確實沒必要在這件事上拘著阿狸。
江南富庶安定,百姓也有閒暇遊樂。每逢節慶必傾巢而出,連大姑娘小媳婦也悉心打扮了,結伴遊玩。熱鬧的街道、水濱常常燈火通明,歡聲笑語,摩肩接踵。
江北卻連保命都艱難。胡人與漢人攻伐多年,彼此都積攢了仇恨。夜裡若敢衣裳鮮亮的出行,保不齊就被當成胡人,拖到糙木叢裡掐死了。漢人若聚堆,胡人也必然縱馬揚鞭驅散,生怕漢人密謀反抗。
青齊一代在慕容鮮卑治下。慕容氏漢化很深。深到什麼程度呢?北秦曾有貴族叛逃到北燕,談及故國,該人涕泣連連,說自從皇帝任用漢人為相,在朝上都不準說氐語了!實在欺人太甚。又說,慕容氏立國半百,還是在漢人的孔孟之鄉立國,也沒見下令不準說鮮卑語的。這才是英雄所為啊。而燕皇則面色尷尬的告訴他‐‐慕容氏之所以沒下這麼個政令,實在是因為,慕容氏的官話從一開始就是漢語啊!雖然慕容鮮卑黃頭髮白面板高鼻子,怎麼裝都裝不像漢人,但大家都在努力自覺的說漢語、穿漢服、讀漢人的書啊!
但就算在慕容鮮卑治下,胡漢之間依舊不能不心存芥蒂。其他地方自然更是苦不堪言。
這樣的盛景絕難見到。
是以江北來的少年們看外面歡騰,也忍不住心癢。紛紛喬裝出行,跟著湊熱鬧去。
崔琛先是跟盧軒一道。盧軒看盡江南的富庶安樂,心中一時悵然,就隨口對崔琛道:&ldo;中原淪為胡地,此處反而像是中原了。不知青州徐州南渡的僑民,在這裡住著,是否還會思念故土。若他們回去,見到故鄉如今的樣子,是否還會念念不忘。&rdo;
崔琛才沒他那麼纖細的性子,張口就道:&ldo;胡人也罷,漢人也罷,糙民都跟牛羊一樣。天下安定時,耕織奉養,繁衍生息,誰管皇帝是誰來當?天下大亂時,倉皇四逃,能安居處便能寄身,誰問是胡地還是漢地?開口問的,都是執鞭放牧的人。這些人就更簡單了‐‐英雄逐鹿,成王敗寇。不是胡人一統了漢人,就是漢人一統了胡人。到那個時候,要麼成為一家,要麼死光一家,就更沒什麼好分彼此的了。&rdo;
盧軒笑著搖搖頭,知道他素來如此,也不以為忤,也不試圖教導。看秦淮河岸酒旗招展,濃酒笙歌,美人如玉,已將惆悵拋開,道:&ld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