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則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慾無厭,奉之彌繁,侵之愈急。故不戰而強弱勝負已判矣。至於顛覆,理固宜然。古人云:“以地事秦,猶抱薪救火,薪不盡,火不滅。”此言得之。
念至此,群臣頓覺文章中所說的有理。
秦國與六國打仗所得的土地,還不如六國賄賂秦國割讓的土地多,如此久而久之,豈不是把秦國越養越肥?
秦國不用打仗就能夠得到這麼多土地和財富,那六國還怎麼跟他們比?
而秦國越來越壯大,野心自然也就大了起來,不把六國吞併,只怕是不會罷休的。
賄賂秦國,只會滋養秦國的野心,而且讓他們越來越強大,這才是六國破滅的真正原因。
大唐的人都是很豪氣的,他們也以能夠成為唐人為榮,如此他們內心其實也沒有所謂的割地賠償的想法,或者說他們覺得割地賠償就是恥辱。
唐舟的這篇文章,顯然也算是說到了他們的心裡,他們本就不主張割地賠償,唐舟又說六國滅亡的根本原因就是這個,如此也就更加的符合他們的理解和觀點了。
齊人未嘗賂秦,終繼五國遷滅,何哉?與嬴而不助五國也。五國既喪,齊亦不免矣。燕趙之君,始有遠略,能守其土,義不賂秦。是故燕雖小國而後亡,斯用兵之效也。
……………………
嗚呼!以賂秦之地,封天下之謀臣,以事秦之心,禮天下之奇才,併力西向,則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嚥也。悲夫!有如此之勢,而為秦人積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趨於亡。為國者無使為積威之所劫哉!
最後,唐舟做了一下總結,或者說他透過六國滅亡這件事情,發出了自己的一些感悟,如果六國肯用那些賄賂秦國的土地來分封謀臣,以禮遇秦國的態度來對待天下奇才,那麼秦國又怎麼可能強大的了?
最後,唐舟又發出了一個最為強大的聲音,那便是,作為一個國家的君主,絕對不能害怕其他國家的威勢。
第1873章 第一課
為國者無使為積威之所劫哉!
最後一句出來之後,在整個大殿上有些振聾發聵。
李治更是在聽完之後,渾身一震,暗想,真是好文章,聽完之後,讓人覺得渾身都充滿了豪情鬥志。
作為一個大國,怎麼能被其他國家的積威所嚇倒?
這是絕對不能出現的事情。
等文章唸完,朝中的武將文臣已是紛紛稱讚起來。
“好文章,好文章啊,連我們這些武將聽了,都覺得小侯爺說的很對,六國滅亡,就是割地賠償的禍。”
“是啊,若與秦拼命一戰,六國何至於滅亡,正是他們割地求和,這才導致秦國越發強大。”
“小侯爺看問題的觀點果然不同,佩服,佩服……”
朝中的人不停稱讚,至於王布的那篇文章,已經很少有人提及了,如此勝負也就一目瞭然了。
李治坐在龍椅上看到這種情況之後,笑了笑,道:“好了,以後唐愛卿就每個月抽出幾天時間教皇子讀書吧,其餘時候,還是崔光遠和王布兩人負責。”
雖然李治覺得唐舟一個人就可以了,但他也不可能說就把崔光遠和王布兩人給剔除,首先,他們兩人的學識是很淵博的,讓他們教皇子綽綽有餘,再有就是他們兩人是長孫無忌的人,把皇子老師的格局弄的越亂一些,就越不會出現一家獨大的情況。
最後就是,唐舟作為兵部尚書,是很忙的,他也不可能說每天都去教皇子讀書,畢竟如今大唐正在跟吐蕃作戰,雖說如今冬天,大戰不可能發生,可開春之後,任何事情都是有可能的啊。
唐舟如願成為了皇子的老師,崔光遠和王布兩人有些無奈的看了一眼長孫無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