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6部分

什,在現在塔什庫爾幹附近翻越帕米爾高原後抵達波密川畔。波密川即帕米爾河。從波密川行二十餘日抵達特勒滿川,特勒滿川應當就是瓦罕河。

高仙芝在此把全軍分為北穀道、赤佛道和護密道(現在的瓦罕)三道,以七月十三日為期,相約在吐蕃軍守衛的連雲堡(現在的薩爾哈德)集合。據20世紀進入該地探險的斯坦因推測,高仙芝兵分三路是出於糧草供給的考慮。

高仙芝走的是護密道,唐軍攻陷了連雲堡。吐蕃軍仰仗天險以為可以高枕無憂,他們做夢也沒想到一萬大軍竟然能夠翻越艱險的帕米爾。

佔領連雲堡之後,高仙芝留下三千病弱計程車卒,翻越坦駒嶺直逼小勃律國。

從坦駒嶺的最高點到山腳,是落差達一千八百米的陡坡。

史書中記載

——直下峻峭四十餘里。

面對這樣的險路,士兵們膽戰心驚。斯坦因也在著述中提到,來到這裡,才真正明白高仙芝麾下的七千勇士為何膽怯。

為提高士氣,高仙芝採用了一個計策。他先派二十騎人馬先行,讓他們化裝成敵軍使者前來投降並領路。士兵們以為戰事結束,只需衝下陡坡就勝利在望了——全軍鬥志昂揚。

小勃律國一方沒料到大軍會順著坦駒嶺冰川的陡坡俯衝下來。從連雲堡到小勃律國,還有另外一條翻越伊爾沙德山口沿分札河而下的路線。高仙芝深知敵人對天險的依賴,故意選擇險路挑戰。

小勃律的投降,一開始是針對己方的計謀。而實際上當唐軍從坦駒嶺俯衝下來,敵軍果真不戰而降。高仙芝肅清了小勃律國內親吐蕃的勢力,俘虜了國王及王妃,凱旋迴朝。

可謂戰功赫赫。西域的西方諸國再次向唐稱臣。

斯坦因在《亞洲腹地考古記》中,高度評價高仙芝翻越帕米爾以及坦駒嶺作戰,將其與漢尼拔、拿破崙以及蘇沃洛夫等歐洲歷史上的著名將領翻越阿爾卑斯山的壯舉相提並論。甚至還為坦駒嶺上沒有高仙芝的紀念碑而遺憾不已。

唐朝此時已是世界規模的帝國,所以才會在如此重要的戰役中,起用一名高麗將領。還有一個例子是阿倍仲麻呂,他加入遣唐使一行渡海到中國,用晁衡的名字在唐朝做官,官至秘書監(宮廷圖書館館長)。像阿倍仲麻呂這樣的文官雖不少,但軍人中非漢人的比率似乎更高。

但也不能說,在唐朝這世界帝國之中不曾有種族差別。

高仙芝打敗吐蕃軍之後,犯了一個錯誤,他把向上級報告戰績的“奏捷狀”直接送往了朝廷。高仙芝的官職是安西副都護,按通常的行事程式,他必須先向節度使報告,再由節度使向朝廷遞送“奏捷狀”。對此,節度使夫蒙將軍大發雷霆。《舊唐書》中直接引用了夫蒙的原話

——噉狗腸高麗奴,噉狗屎高麗奴!

十 怛邏斯之戰與造紙術的西傳(14)

直譯成白話文就是:“吃狗腸子的高麗奴,吃狗屎的高麗奴!”惡毒的言語間包含著歧視。

不過,節度使夫蒙也不是漢人,而是羌人。羌人主要聚居於青海一帶,是屬於吐蕃人的部族。

當時在軍隊裡,有從朝廷直接派遣而來的官員,名為“監軍”,職責包括監督戰果報告是否準確,防止粉飾戰功,等等,擁有向皇帝直接報告的權力。監軍大多由與軍隊瓜葛較少的宦官擔任。當時的監軍名叫邊令誠。

他火速向朝廷報告

——高仙芝為朝廷建立了有史以來的奇功,如今危在旦夕,願朝廷為後世的軍人著想,手下留情。

邊令誠的報告生效,朝廷把夫蒙召回長安,並升任高仙芝為節度使。

高麗人高仙芝就這樣攀上了相當於唐朝西域總督的高位。

這時,在中亞細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