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起伏跌宕,扣人心絃。這,才是一部“好”電影!
以這個標準來衡量,目前市面上流行的種種“郭xx“式的解釋和說明,如果不能有助於對劇情以及劇情發展邏輯的理解,即使不算是謬誤,也不過是某種闡微發幽的學術研究,冒似深刻,實則離事實本身越來越遠。(筆者無意詆譭此前種種“假說“的努力,只是《matrix》和“matrix現象“之間確有著本質的區別。)在此,我將以一種順敘的方式,為大家層層解開《matrix》最後的真相之迷。
二、故事的背景:《matrix》前傳
“在很久很久以後,在一個機器的國度裡……”
一場慘烈的人機大戰後,機器最終佔領和統治了地球,把人類當做能源的提供來“種植“;與此同時,為了維繫人類的繁衍生息,確保能源產量的穩定,機器透過某種機器向人類提供精神生活的假像,這就是matrix(矩陣)。拋開計算機原理不談,這裡面有兩層含義,一,matrix是機器的機器,用於生產能源,一如人類生產糧食所使用的工具;第二,matrix得以實現的原因是基於所謂的人類“意識論“(可參考網上各種關於帕拉圖哲學的解說)。
matrix做為生產工具,唯一的衡量標淮是生產效率的提高。the architect(架構師)設計的第一代matrix是按人類理想設計的一個完美的世界,原以為人人會安居樂業,但卻不想由於人類的劣根性,導致人類(或稱“糧食“)大量壞死,於是,the architect只好按照人類的實際情況設計了一個與現實相符的世界。
即便如此,人類天性中獨立、自由的意識仍然不能泯滅。於是matrix之父the architect與matrix之母oracle(先知)合作,把一種“假想“的選擇權賦予人類,讓人類以為進出matrix是自己“自由“選擇的結果,這就是zion的由來。可zion的五次重建與五次毀滅,證明了人類仍然被一種迴圈論所控制;
此外,機器也找到一種透過與人類生生不息的抗爭意識做鬥爭的方法,不斷改良和升級他們的“糧食“生產工具。(這個過程,一如人類與土地鬥爭的歷史,直到生產工具的改進和剩餘產品的出現,人類才擺脫了土地的束縛,誕生了輝煌的文明。具有ai智慧的機器也是透過不斷改良生產工具來追求自己的機器文明的……機器正重走著人類文明發展的必由之路。)
這,也算是人與機器之間一種和諧共存的良性互動關係,只是其原則由原來人類居統治地位的“人類中心論“變成了機器佔領地球后的“機器中心論“而己。在哲學意義上,這兩個命題是等值的,或者直截了當地說是同樣錯誤的……即然“人類中心論“導致人類盲目狂妄自大,漠視機器的存在,最終走向自我滅亡,那麼“機器中心論“也將同樣導致機器自身的毀滅。
導演沃卓斯基兄弟的想象力從這裡開始展開:機器國度內的統治莫非也和人類社會一樣,有國王deusmachina(機器大帝);有當權的統治者the architect,其維護matrix秩序的統治原則就是“機器中心論“;還有意識到“機器中心論“潛藏著巨大危機的改革派oracle;以及在matrix升級過程中被淘汰的、腐朽沒落的貴族階層merovingian,他們為了自身的存在而頑固抵抗,是阻礙機器社會進步的反動力量。
三、故事的開端:《matrix1》
代表機器國度“潛在“的進步力量的,還有the one(救世主)。在這裡,我明確提出the one肯定是機器,其次,the one是升級程式,他是用來測度和監控人類反抗意識的,這個程式可賦予任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