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祥林母親經過千辛萬苦終於將這一屆小學生送到了六年級。 六年級就意味著他們即將畢業,面臨上初中,這對孩子們是一種考驗。 小學考初中考試就要開始了,馮老師帶著二十個學生一同到二十里的鎮上參加考試,剛到時,這些來自農村的孩子,東湫湫,西望望,什麼都覺得有點新奇。 到了考試地點,馮老師讓他們排隊等候,給他們講了幾句關鍵性的話:“各位同學,你們想不想離開村莊,到大的領域去鍛鍊鍛鍊。” 孩子們異口同聲地回答:“想!” “那你們就平常心對待這次考試”馮老師笑著說。 “老師放心,我們盡力而為!”班長朱小青說。 “好,孩子們,做題時,先審題,先做簡單的,最後做最難的,我在外面等著你們的好訊息。” “好的!”孩子們按照排號找到各自的位置,坐下來,考場裡靜悄悄的,就跟高考,中考一樣的。 很快,兩個半小時的考試結束了,同學們依次走出了考場,他們臉上帶著幸福的笑容,馮老師在他們臉上找到了滿意的答案。 馮老師看著她這個班的學生,笑著說:“同學們,今天想不想去放鬆一下,馮老師親自帶你們去,但是你們一定要聽老師的話,注意安全!” “馮老師,我們今天去哪裡玩呀?”一個高個子女生問。 馮老師:“今天,帶同學們參觀博物館,大家不要東跑西跑,要聽講解,多瞭解一下我國的民族文化,人文歷史,瞭解一下抗日戰爭的歷史,好不好?” 全班二十個學生都舉雙手贊成。 他們在馮老師的帶領下,買了博物館的門票,按照高矮順序依次進入博物館,這是一個很大的博物館,裡面有很多民族英雄的畫像,山裡孩子第一次看見這些畫像與雕像,無不透露出驚訝的神色。 經過導遊大姐姐的耐心講解,他們幼小的心靈深處,埋藏了多少英烈的故事。 他們看到了劉老莊八十二壯士,他們寫下的豪言壯語:“讓我們為了國家,為了我們的民族再盡最後一份忠。” 故事講述的是1943年3月18日第3師19團2營4連,是民政部公佈第一批著名抗日英雄群體,在1943年春的侵華日軍對江蘇淮海抗日根據地的大規模“掃蕩”中英勇犧牲。 一面佈滿彈孔的連旗,一杆褪了色的步槍,時光沉靜無言,從故史舊物中隱現的故事,70多年前那場刻骨銘心的戰役真是太感人啦! 1943年2月,日軍第17師團和偽軍在蘇北淮海區一帶“掃蕩”,企圖以鐵壁合圍殲滅新四軍主力,3月,日偽軍1000餘人兵分11路,合圍進駐在梁岔一帶的新四軍,面對20倍於幾的日偽軍,為掩護劉老莊當地黨、政、軍領導機關和人民群眾的安全轉移,新四軍3師19團2營4連82名勇士在連長白思才的帶領下,頑強抵抗,接連擊退敵人進攻,最後,連長白思才與政治指導員李雲鵬等82名人全部壯烈犧牲,譜寫了一首氣吞山河的壯歌。 此次戰役殲滅敵人170人,殺傷敵人200多人,戰後,新四軍3師命名4連為“劉老莊連”,一個不朽的英雄番號由此誕生。 馮老師所在班級裡的學生們接受了這次愛國主義教育,在他們幼小的心靈裡,抗日英雄們的英勇無畏精神,讓他們感動! 他們在馮老師的帶領下,回到了自己的村莊,他們在等待他們的考試成績公佈,因為這畢竟是小學六年學到的知識,還有自己與何蘭蘭老師,還有馮老師的共同努力的結果。 很快這二十個學生的成績公佈於眾,他們經過自己的努力,十二個以優異的成績考入鎮中學,,八個以優良的成績考入鎮中學,這對這些鄉下的學生,是多麼大的鼓舞呀! 馮老師把這群孩子的考試成績分享給何蘭蘭,何蘭蘭高興地說:“媽媽,謝謝你完成了我未完成的事業,他們這些孩子真爭氣,我為他們感到驕傲。” 這次這個鄉村的孩子考上了理想的初中,他們的事,還登了報紙,從此何蘭蘭這個鄉村女教師的形象在當地可是出了名,無人不知,無人不曉呀! 隨著時間的推移,也就是那幾年的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