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知霄笑道:“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秋闈也不差這一時半刻,表妹放心。”
喬連波低頭笑了笑。吳嬤嬤在旁看得心中暗喜,便笑道:“聽說秋闈都是在露天的號棚裡坐著寫文章,怕不要凍壞了?姑娘針線好,何不給少爺做件厚棉袍子?”
喬連波頭垂得更低:“只怕表哥嫌棄我的針線……”
吳知霄笑道:“表妹給祖母繡的扇子我們都看過了,若說表妹針線不好,便真不知誰的針線才好了。”
吳嬤嬤喜笑顏開:“既如此,姑娘便仔細給少爺做一件罷,還該在衣襟裡頭繡上文曲星君,好保佑少爺高中。”
喬連波手裡捏著衣帶,鼓足勇氣抬頭看了吳知霄一眼:“表哥若不嫌棄,我今日回去便做。只——只不知表哥的衣裳尺寸……”
吳嬤嬤立刻道:“待老奴去向少爺的丫鬟們要件舊衣來照著剪裁便是。”
吳知霄略有些尷尬:“怎好勞動表妹做這些活計。若表妹不嫌煩,可否為我做個書袋?到時候攜了紙筆進場要用的。”做衣裳這就太親密了,雖是表妹也不大合適。
綺年在旁邊坐著,一眼瞄見喬連波耳根下的紅暈,心裡不覺一動:難道說——喬連波喜歡上吳知霄了?這個——她今年才十三歲吧?
不過綺年隨即就釋然。這個時代的十三歲,跟她那時候的十三歲可沒得比,一般姑娘過了十五歲都可以出嫁了呢,拖到十七八就算大齡剩女了。喬連波這十三歲,說起來也可以開始找親事了。如果真喜歡上了吳知霄,那也是很正常的。
一念至此,綺年就不露痕跡地往車廂裡挪了挪。實在是她太大意了,總覺得吳知霄十六七歲還是半大孩子呢,竟然忘記了要避嫌,真是太疏忽了。
綺年絕對絕對絕對不想跟吳知霄有半點超出表兄妹之外的感情。
其一,血緣實在太近,表哥表妹什麼的,古代可能覺得沒啥,但是綺年受了二十多年現代教育,實在不能接受。
其二,吳知霄是吳若釗的嫡長子,還是唯一的嫡子,又是長房長孫,將來吳知霄的媳婦就是吳家宗婦,肯定要在家世和姑娘本身上都有要求。在這個年代,婚姻乃結兩姓之好,這句話是無比正確的,不管吳知霄娶誰,反正絕對不會娶個無父無母的孤女就對了。
其三,綺年不想嫁這種複雜的家庭。說起來吳家的人口並不算最多的,可是顏氏是繼母,兩房的兒子一嫡一庶,這裡頭全是矛盾。這樣的一家子,說同心還不同心,說不同心,又全部都是人民內部矛盾,這要是過起日子來,光是雞毛蒜皮的小事就煩死人。何況長房長孫是要承家業的,長孫媳就要管家,這更是麻煩中的麻煩。
綺年承認自己胸無大志。也是,她上輩子就是個普通小會計而已,又不是什麼天之驕子商場精英之類的,所以這輩子,她還是想過平平安安的小□活。吳若釗和李氏對她都不錯,她本來有幾千銀子的嫁妝,出嫁的時候李氏肯定還會給她添點,這就是一筆有嫁妝的好親事了。她要選一個差不多的小戶人家,人口簡單公婆和氣,不要有太多姑嫂妯娌,丈夫也別搞些姨娘通房出來,然後大家就舉案齊眉相敬如賓,高高興興地過完這一輩子。白撿來的一輩子呢,當然要舒舒服服地過才行。
所以——綺年把自己再往車廂裡縮一下,打定主意不再說話了。舅舅舅母自然是好的,但是如果自己招惹上吳知霄,那就未必好了。當然綺年並沒有這麼自負地認為吳知霄就一定會對她有意思,只是未雨綢繆總是好的。最起碼,如果喬連波喜歡吳知霄,她還是離遠一點比較好。
於是這段路的後半截,就只有喬連波在跟吳知霄說話了。只是她聲音太小,說話像蚊子一樣,且說了幾句就沒什麼好說了。於是吳嬤嬤上陣,一時講著從前三姑奶奶如何如何,一時又講連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