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必須在安慶府、池州一帶渡江,才能保證安全。也增加了清軍的物資運輸困難和成本。
同時第二軍也終於打了一個翻身仗,徹底從淮安戰役的失利陰影中擺脫了出來。
第二十七章 煙雨杭州
陽春三月,鶯飛草長。杭州城內外也到處充滿了春天的氣息。而淅瀝瀝的春雨滋潤著度過了嚴冬的大地,提醒著人們,現在已經到了春耕之時了。
在杭州的一座酒樓的一間雅閣裡,兩個身穿長杉的文士男子,正憑窗而望,看著窗外瀝瀝不停的春雨。
細細的雨絲彷彿織成了一張碩大無比的網,霧似的雨,雨似的霧,絲絲縷縷纏綿不斷。而杭州城也在雨水沖洗下,也顯得格外的清新。雖然地上到處都是溼的,但街道上依然還是有不少行人來往穿行,而且所有的大小店鋪照舊開門迎業,一滴滴的水珠砸打著在一頂頂雨中穿行青竹傘上,發出清脆的響聲,又滴落到地面上。
其中稍年長的一人嘆道:“而農,如果不是我親眼看見,怎麼也不會想到,在清虜大軍壓境之下,但杭州城裡卻還能夠如此太平安閒。雖然我洠в腥サ窖鎪罩�兀��源碩���肜匆燦Ω孟嗖畈輝棟傘!�
年輕一點文士笑道:“太沖兄,說實話當初督師決議將所有的戰事訊息全都向外公開的時候,我也嚇了一跳,生怕引起民間動盪不安,而現在看來,既使是南京失陷了,但我浙江的軍民依舊可以泰然處之,絲毫不亂,也由此可見,督師所言,政令言語公開,使謠言止於智者,誠不假也。”
年齡稍年的人苦笑了一聲,道:“而農,我也實話實說,商毅其人,確實是救時濟世之材,而且也有力挽狂瀾之力;但為人似忠非奸,行事似正非邪,所行之法,亦匪夷所思,不僅我確實看不透他,就是縱觀二十二史,竟也找不出這樣一個人來,在如今之際,出現這樣一個人,於我大明而言,實在不知是福還是禍。”
年輕的文士微一皺眉,顯然對同伴剛才的那番話頗有些不以為然,但還是隱忍了下來,道:“有亡國,有亡天下,易姓改號,謂之亡國;仁義充塞,而至於率獸食人,人將相食,謂之亡天下。保國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謀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賤,與有責焉耳矣。昔日蒙人入主中原,趙氏崖山蒙難,太祖舉義師而復漢統,始有天下至今己近三百年。而如今滿清入關,佔我京畿,正是天下將亡之時,太沖兄又何苦一定要拘泥於一朝一姓之得失?假使讓滿清統一天下,而再議論大明之福禍,又有何益。”
年齡稍長的人又苦笑了一聲,看著窗外的春雨,默然不語。
這兩人正是王夫之和黃宗羲。原來黃宗羲奉潞王朱常淓所差,來向商毅求救,但他剛到杭州,還沒等見到商毅,就從[杭州時報]上得知徽州己經被清軍攻破,朱常淓也被清軍所抓,關押在南京。黃宗羲也不禁萬念俱灰,當時就街上大哭了起來,也惹得路人都住足觀看。
後來還是商毅聞迅之後,才派人把黃宗羲接進了館驛安頓下來。因為戰事緊張,商毅也沒空多理黃宗羲,不過黃宗羲只在館驛住了一天,就要離開,而王夫之上一次和黃宗羲結交之後,到是十分敬佩黃宗羲的學術文章,因此也力勸黃宗羲暫時住在杭州,靜觀南方的事態變化再做決定。
而黃宗羲也確實是無處可去,因此也就應王夫之所求,繼續留在杭州,每天就是在杭州城內遊走,然後看報讀書,瞭解時事。而王夫之又幫他弄到一個杭州圖書館的借書證,每天都可以從圖書館裡去借書來看。
黃宗羲在政治上雖然頑固而保守,但在學術上確實在非凡的造詣,雖然不能說是讀書萬卷,但說有幾千書卻一點也不誇張。傳統的經書當然是都翻遍了,不過在杭州圖書館裡卻有大量翻譯的歐州書籍,因此也讓黃宗羲十分感興趣,因此毎天有大部份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