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為一條妙計,但為什麼還要自己把彈藥趕緊送過去。現在自己不是被滿蒙聯軍圍攻嗎?又怎麼把彈藥送到鑲黃旗察哈爾去呢?
因此黃繩武也不禁道:“那麼我們這裡的敵軍怎麼辦呢?”
傳令官道:“黃軍長還不知道嗎?滿蒙聯軍昨晚就己經撤退了,成司令決定立刻追擊,馬上向鑲黃旗察哈爾發動進攻,因此才請黃軍長趕緊把彈藥送去。”
黃繩武聽了之後,雖然弄明白了成進的意圖,但又有些找不到北,原來滿蒙聯軍己經撤退了,那麼他們這次出擊是來裘擊自己的運輸隊是幹嘛來了,打醬油嗎?
――――――――分割線―――――――――分割線――――――――原來滿蒙聯軍收兵之後,回到大帳營裡就吵了起來。
以溫布和固嚕斯奇布為首的一批蒙古旗主都堅決主張,中華軍的火槍實在太厲害了,再打下去將必敗無疑,因此決不能再與中華軍交戰,必須立刻撤軍。當然溫布和固嚕斯奇布所說的撤軍,可不是指撤退回鑲黃旗察哈爾去駐守,而是從察哈爾撤退,回到各人的盟旗去。
而兩人的主張也得到了相當一部份旗主的支援。因為這一次和中華軍交戰之後的結果實在是太讓人震憾了,畢竟雙方在武器上表現出來的差距實在是太大了,又有前面全面價紹,因此毎一個旗主心裡都明白,蒙古軍根本不可能是中華軍的對手,當然誰也不想與一個根本就無法戰勝的敵人做戰。
儘管碩塞、博洛、嶽樂等人再三勸阻,軟磨硬泡,又搬出了中華危險論,但這一次各旗主已經不吃這一套了,溫布也不想和他們繼續委之以蛇,就直接了當就直出,中華帝國是與清廷有怨仇,但與蒙古各旗無關,蒙古各旗沒有必要被牽扯漢滿的恩仇中來,因此蒙古各旗完全可以和中華帝國講和,最多也就和向清廷稱臣一樣,再向中華帝國稱臣也就是了。中華帝國未必就會和蒙古各旗為難,就算中華帝國真的不想放過蒙古各旗,那麼自己就舉族向北遷移,打不過中華軍,難到還躲不起嗎?
聽溫布說出向中華軍投降,碩塞、博洛、嶽樂當然怒氣沖天,立刻指責溫布的行為是背叛了大清,背信棄義。
而既然撕破了臉,溫布也不客氣,馬上出言反擊,聲稱現在大清早就亡國了,還談什麼背叛不背叛的,再者說了清廷是滿人的國家,自己是蒙古人,憑什麼要為大清盡忠,誰力量強,誰本事大,咱們就聽誰的。降清、降中華帝國都一樣。
結果雙方當然是越說越僵,甚致都到了拔刀子動武的地步,整個大帳裡也立刻劍拔弩張,殺氣騰騰。但等拔出刀來之後,碩塞、博洛、嶽樂才發現,在場的十幾名旗主競有七八名都拔刀指向自己,而支援自己這邊的,一個都沒有。沒有拔刀的人只有烏克善、滿珠習禮和三四名科爾泌部的旗主。因此碩塞等人心裡頓時也涼了半截,知道動武也討不了好去,只好看向烏克善。
在剛才的爭吵中,烏克善和滿珠習禮兄弟一直都沉默不語,從他們心裡來說,當然是想支援清廷,與中華軍為敵的。但現在的形勢十分明顯,中華軍的火槍實在是太可怕了,蒙古各盟旗根本就不可能是中華軍的對手,在這種情況下,烏克善、滿珠習禮也不得不為自已考慮,同時也要為自己的族人考慮,當然也不想和中華軍再打下去了。
但一直以來,他們都是最堅定的支援清廷,力主與中華軍為敵,現在讓他們突然來一個大轉向,這彎一下子當然是轉不過來,因此也只好沉默不語,希望其他旗主能夠說服碩塞等人。
不過現在雙方都說僵了,快打起來了,兩人當然不能再保持沉默了,趕忙來打圓場,好說歹說,總之都是什麼大敵當前,不能內鬨等話,有話好好說,大家好商量。
哲里木盟是蒙古各盟中實力最強的,溫布等盟旗主也不能不給烏克善幾分面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