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鮮花之城”,而“三寶顏”中的“三寶”是一種蒿杆,在潮水低的時候用來撐船的。
馬京達努蘇丹國是位於棉蘭老島中南的一個伊斯蘭國家,成立於十五世紀,是呂宋群島上建立的伊斯蘭國家之一,明朝稱其為古麻剌朗,與三寶顏隔著莫羅灣相望,首都叫蘇丹庫達拉,現任的國王是安帕圖恩蘇丹五世,現在約有人口大約十二三萬餘人,以摩爾人、馬京達努人為主。
但就在船隊將要到達三寶顏的時候,只見海面上有無數的船隻來往穿梭,而且炮火轟隆,硝煙彌曼升空,不斷有水柱沖天而起,正在進行著一場激烈的海戰,而且岸上,也無數的土著士兵正手持著簡陋的武器,正在從北六向三寶顏發動進攻。看來著南洋諸國己經主動進攻三寶顏了。
第三六一章 三寶顏之戰(上)
不過商毅並沒有立刻下令出擊助戰,因為這時中華軍在三寶顏駐守著兩個分艦隊,各種船隻有六十五艘,雖然沒有陸軍,但兩支分艦隊的陸戰士兵也有五六千人,而且都配上了新式的線膛發槍,實力不俗,那怕是荷蘭和南洋聯軍傾剿出動,也足以抵擋一陣,因此先不急於參戰,而且觀察一下敵軍的情況再說。因此商毅等人才都登上了船樓,紛紛拿出瞭望遠鏡,觀看著遠處海陸兩線發生的戰鬥。
這時可以十分清楚的看到,在海上的戰鬥中,雙方的戰船區別十分明顯,中華軍是使用的歐式大帆船,通常都在四十到六十米長之間,兩舷裝有二至三層火炮,並且不斷向敵軍噴射出火舌烈焰。而與中華軍交戰的一方,戰船數量明顯要比中華軍的戰船多,但也要小得多,長度一般在二十到三十米之間,而且只有一根主桅,掛著一面三角帆,少數較大的戰船才有前後桅,條船還配有十餘對船槳,顯然是使用帆槳混和動力。
另外這些戰船的武器也十分簡單,主要還是以弓箭為主,最多也就是火箭,只有靠近到離中華軍的戰船五十米以內時,才能夠射到中華軍的戰船上,對中華軍的戰船基本造成不了什麼危脅。而在這個距離,別說是火炮,就連設在中華軍戰船上的連發槍也能夠打得到。而一但被火炮擊中,就立刻會將這種戰船擊得舷裂板斷。
因此敵軍的戰船雖然多,但遠不是中華軍的對手,被中華軍的打得戰船一艘一艘的沉沒,雖然也還有不少敵船企圖貼近中華軍的戰船進行蹬船作戰,但還沒等士兵們爬上船邦,就被船甲板上的一陣火力猛射,打得死傷一遍。現在敵軍也就是仗著船多,還能夠支撐得住。
而在陸地上的戰鬥更是一邊倒,土著士兵使用的弓箭、標槍在在中華軍的火力阻擊下,幾乎毫無用處,被中華軍打得死傷無數,屍伏遍野。看來無論是海陸兩線,都不用商毅帶來的軍隊插手。
不過既然是來了,也就不能不管不問;看清了戰局之後,成鋼也立刻下令;讓南洋艦隊第三分艦隊的主力戰船出擊;從敵軍戰船的背後進攻;而北洋艦隊的第二分艦隊則靠近岸邊;向陸上的敵軍開炮轟擊;兩線一起支援。
其實這時在戰場上,中華軍就己經佔據了優勢,現在商毅帶來的艦隊再一參戰進來,首尾夾擊,頓時將敵軍殺得大敗,海面上的戰船四散奔逃,而陸地上的軍隊本來就攻不破中華軍的防線,又被戰船從海上一陣炮轟,也被打得死傷慘重,也都紛紛撤退。而中華軍從海陸兩路展開了追擊,將敵軍殺得死傷無數。
這時戰鬥尚未完全結束,但只見一艘大船己脫離了戰場,向商毅的艦隊行駛過來,亞莉桑拉的眼尖,立刻叫了起來,道:“是海上玫瑰號。”轉頭瞟了商毅一眼,道:“她來了。”
海上玫瑰號本來是亞莉桑拉的坐艦,屬於二級戰列艦,全重一千零八十噸,配有八十二門火炮。雖然和現在中華伏波軍的其他二級戰列艦相比,這艘船隻能算是一艘袖珍型的二級戰列艦了,但在中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