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不過是個等著捱打的孤城。
※ ※ ※
天問的三萬新梵軍,已列陣於赴那城前。
城中的梵軍只有數千人,城防不過五丈。但每個戰士的臉上,都面無懼色,軍刀尚未出鞘,“尹喜弩”都已上弦。摩伽妙、方笛等人都日夜巡視在城牆上。
尹喜的心情無比激動,他馬上就可以看到“尹喜弩”的實戰威力。
天問知道,赴那城中聚集了摩崖高手,不乏猛將,再加上方笛的角龍全部配備上去,實力不弱。
如果從一面強攻,新梵軍的傷亡必大。只有四面圍定,同時發起進攻,才是最明智的選擇。
他下令:“命令東、西兩面的神使看我中軍旗號,圍北城的部隊則隨時馳援,同時注意小佛方面的叛賊援軍。”
所有新梵軍接到命令,列成錐形的衝鋒陣形。戰鼓已經擂響,就等著中軍旗號打起。
赴那軍散佈於多聞四門,每一方只有五百名戰士,餘下的戰士呆在神使邸附近,隨時準備增援。
明心和飛雪兩名密跡副堂主守北門,禺比和鬱陀守西門,釋儒、崇恩守東門,摩伽妙和方笛坐鎮直對天問的南門。同時,每一處都配上四名神龍騎士。
天問中軍的進攻旗號已打起,新梵軍開始衝鋒。
不同於清涼境與北冥萬騎奔騰的衝鋒,原先梵原人的衝鋒中只有吶喊。為了增加衝鋒時的聲勢,天問也廢了不少苦心。
每個新梵軍的肩甲上都裝了風哨,但士兵御劍飛行或急速奔跑時,風哨便迎風而響。此時,數萬人同時衝鋒,刺耳的風哨聲響成一片。
方笛身邊的五百名赴那戰士,分成前後兩排,面對十餘倍敵人,端起了“尹喜弩”。
罡氣波的精確距離一般是三十丈,和清涼弩、冥弩差不多。梵軍衝鋒的習慣,是在四十丈時祭起護體罡氣。
而在這次衝鋒中,新梵軍才衝到五十丈的距離,便已遭到了弩箭的攻擊!
起初,天問的新神使們,以為這只是流矢的誤傷。但很快,他們發現自己錯了。
赴那軍的硬弩,在五十丈外,便穿透了沒來得及祭起護體罡氣的新梵軍,有時,甚至能達到一箭雙人的效果!
第十一卷說冥
第八十七章赴那之戰'上'
成排的新梵軍,在五十丈之外便倒下。
三面圍攻才剛剛展開,新梵軍就已在赴那軍的頭兩輪箭雨下損失了數百人。
天問在進軍赴那之前,就已經明白:對於梵原人來說,攻城不是強項。他雖然沒有象尹喜那樣,將研製新軍備擺上日程,但也對新梵軍的戰法作了一些調整。
御劍的新梵軍全都落下地來,從中軍調出盾陣向前緩進。
盾牌因其笨重,在修真界極少使用。清涼境的騎兵速度最快,多使用雙手持長矛突擊,持盾會減少衝擊的力度。而北冥的冰獸騎兵雖經常使用單手兵器,但玄冰獸的皮甲本身就是最好的防禦。對於梵原人,盾牌則會大大阻滯御劍飛行的速度。
天問專門訓練的盾陣,正緩緩向城門挺進。
數百面大盾,結成龜殼一般的防禦。鐵製的厚盾,可以毫不費力地擋住御劍境修真者的罡氣波。
尹喜弩的威力,較罡氣波為強。在厚盾上打起一片火星,但再難透盾而入。盾陣行進得很遲緩,但卻能減少衝鋒時的傷亡。
持盾的新梵軍,幾乎幹不了別的事情,只能全力擎盾,接死抵擋弩箭和罡氣波。而在三百人的盾陣之下,可以掩護千名軍士。
後續的衝鋒軍士,焦急地等待在五十丈開外。只要盾陣移動到城牆附近,千名士兵攻上城頭,赴那軍的強弩便會失去效力。那也是全體衝鋒的時候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