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看著李光頭不客氣的離開,城樓裡有人不由冷哼:“這個姓李的實在無禮,王船主,這些人一向和佛朗機人廝混一起,佛朗機人也一直想趁機透過他們搶奪咱們和倭國的貿易,我看這姓李的和姓徐的不安什麼好心。”
海上的倭寇林林總總有數百之多,實力大的,人數有數千人,小的也有上百,不過大致這些人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王直這樣主要與倭人進行交易的,他們招募的戰鬥人員也多以倭人為主,由於倭國內部分裂征戰不休,那兒成了王直等人的樂土。而另一些人,如李光頭一般,多是和佛朗機有關係,他們更多的是佛朗機人的代理人。佛朗機人早就對倭國垂涎已久,也一直想壟斷與倭人之間的貿易,這就觸及到了王直等人的利益,因此李光頭和王直一向水火不容。
只不過……王直卻是微微一笑,對此不以為意:“之所以邀他們來,一來是為了保險起見,這其二嘛,就是給他們一點甜頭,這兩個人,其實不足為患,眼下還用得著他們,等事情辦好了,他們也就沒什麼作用了。不過,大家要約束自己的部眾,現在不要和他們起什麼衝突,只要我們還在內陸,就要精誠團結,有什麼帳,都等回到海上再說……”王直眼眸微眯,綻放出一絲亮光,慢悠悠的道:“只要大明許了我們的條件,莫說是他們,便是佛朗機人,老夫也要和他們爭一爭長短,他們想把手伸到這兒來,咱們將來就要把手伸到南洋去。”
“怕就怕……朝廷那邊……”有人還是不免擔憂……
王直微微一笑:“無妨……朝廷就是陀螺,你打一下他才肯動一下,他若是不肯,那就打一打就是了,諸位近來小心一些,城外有人給我傳了訊息,說是明日清早,官軍又要組織一次攻城,這一次目標卻不是武林門,而是慶春門,待會兒老四去跟李光頭交涉,就說他們的弟兄也乏了,請他們去慶春門那兒休整一下。”
城樓裡頓時傳出鬨然大笑。(未完待續。。)
第四百九十二章:皇帝怒了
雖是過年,可是因為杭州的事,這大小的文武百官們依舊沒有消停,至今也沒有議論出個結果來。
其實文官最愛動嘴皮子,治河有他們的份,打仗也有他們的份,所謂一專多能,人人都是各方面的專家,大家懷著赤誠,自然要發表一些議論。
而與此同時,內閣這邊總算也擬定了章程,一方面,是命徐謙為欽差,主持大局,另一方面,則是派遣大軍,南征!
前者是迫不得已而為之,實在是徐謙這廝先斬後奏,人都先跑了,幾頭牛都拉不回來,你拿他能有什麼辦法?
而後者象徵意義倒是更多一些,南征?南征就要糧草先行,要湊齊各路大軍,要做好許多準備,而這些準備,沒有幾個月是絕不可能湊齊的,官軍不可能像皇家學堂一樣吃苦耐勞,撒起腳丫子就跑,也不可能像皇家校尉坐著船就走。這可不是一千兩千人,估摸著等到大軍抵達了杭州,黃花菜都已經涼了。
只是南征的樣子一定要做足,一方面是威懾,另一方面是鼓舞江南的軍民士氣。
楊廷和已經連續四天沒有離開過宮裡,白天夜裡都在值房裡辦公,隨時等候天子傳召,為了這個事,所有人都不安寧,廷議倒也舉行了幾次,不過都沒什麼營養,整人辯論或許還用的上那些個清流,真正做事的時候,實在指望不上。
趁著這個機會,楊一清亦是開始入閣辦公,只不過朝廷還沒有給一個學士的名份。甚至於朝廷有啟用王守仁的打算,當今朝廷。論及軍事,碩果僅存的也就楊一清和王守仁。楊一清自不必說,王守仁也不是省油的燈,寧王之亂便是這廝平定的,這傢伙厲害之處就在於,既無朝廷委任,此前也沒有什麼技術專長,原本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