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36部分

分鐘的撐竿跳影片,結果被作為“撐竿跳性感尤物”廣為傳揚,無數知名不知名的傾慕者甚至居心叵測、不懷好意的人向她發來五花八門的信件、邀請和建議,讓她飽償意外成名的煩惱。

影片網路傳播有如此大的能量和魅力,這不僅吸引許多普通人煞費苦心製作影片,希望憑藉一段影片一舉成名,也同樣吸引眾多公司趨之若騖。許多公司都把這類網站當作擴大影響、宣傳品牌、促進營銷的最佳平臺之一。曾站在前臺激烈指責影片網路大量侵犯自己版權的全球四大唱片集團(EMI、環球音樂、華納、新力博德曼)卻在去年、今年先後和YOUTUBE簽約,同意旗下藝人的音樂作品在YOUTUBE上分享,甚至同意YOUTUBE使用者隨意剪接、引用,按照EMI執行長尼克裡的話說,這是為了“創新商業模式以獲得新商機”;原本對網路影片廣告不屑一顧的知名企業,如美國的“漢堡王”,也開始向YOUTUBE的商業使用者投放廣告;去年10月,網路搜尋巨頭谷歌以16。5億美元一舉併購YOUTUBE,其重要對手百度也隨即宣佈與另一家涉足網路影片的傳媒巨頭維亞康姆合作打造影片音樂平臺,這一切都將影片網路的商業價值凸顯無遺漏。

令YOUTUBE等網路影片公司始料不及的是,網路影片的流行很快成為政治舞臺上的一把利劍。一名網名沃倫的英國男子在網路上釋出了一項號召,請求網路影片愛好者踴躍製作反戰影片,施加壓力,促使英軍撤離伊拉克,結果短短7天便有188段影片上傳,造成巨大社會反響;去年底,伊拉克前總統薩達姆被絞死,其受刑前被辱罵並反唇相譏的影片幾小時後就被偷偷放上YOUTUBE,造成重大國際影響和輿論衝擊;此次阿富汗塔利班劫持韓國人質事件,塔利班方面透過YOUTUBE散發勒索影像,人質家屬也透過同樣平臺呼籲美國、阿富汗當局釋放塔利班戰俘以便救回自己親人。

有時這種影片上傳針鋒相對,如戰爭般緊張。《南京》在YOUTUBE熱播,便受到日本右翼大量跟貼漫罵,而日本右翼政客製作上傳的否認戰爭罪責的影片上傳後,同樣遭到要求追究日本二戰責任者的抨擊和截圖惡搞;日前巴勒斯坦加沙地帶,哈馬斯和法塔赫兩大組織爆發衝突,雙方都將各自剪接製作的影片上傳,以作為指責對付應為衝突負責的鐵證,你來我往,互不相讓,實在不亞於硝煙瀰漫的戰場。

小人物如此,大政客也不例外,法國社會黨、英國工黨等都在YOUTUBE上建立了官方影片傳送頻道,英國前首相布萊爾還親自上陣。在YOUTUBE的老家美國,民主、共和兩黨更競相發揮YOUTUBE的威力。2006年中期選舉,由於雙方都把YOUTUBE當作吹噓自己、抨擊別人的平臺,被《華爾街日報》稱為“YOUTUBE選舉”,奧巴馬、朱利安尼、希拉里等總統候選人更藉助網路影片提升了知名度。有個叫詹姆斯。科德齊的美國約克城大學學生,在YOUTUBE上上傳影片,現身說法地教授總統候選人該怎樣面對鏡頭,怎樣利用YOUTUBE和青年選民交流,被《經濟學家》雜誌譽為“最懂得YOUTUBE的人”。

然而劍有雙刃,許多政治家同樣為網路影片所傷,參議員熱門候選人喬治。艾倫因使用種族歧視語言罵人影片曝光而落選,希拉里。克林頓更被一則突如其來、模仿1984年麥金塔電腦廣告的影片諷刺片的不脛而走弄得大傷腦筋,甚至布什總統也因其在去年8國峰會時和德國女總理默克爾的“親暱舉止”被拍攝上傳,不大不小地尷尬了一把。由於西方選舉的特質就是儘可能提高自己的正面影響,並讓對手儘可能臭名昭著,而網路影片正是最適當的媒介,因此許多黨派、政客不擇手段藉此“損人利己”,喬治。艾倫就是被一名專職替其對立陣營挑刺的印度裔青年長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