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這一群群的勳貴士族豪門人物前來,還戰戰兢兢的有些害怕,看人家鮮衣怒馬,名車駿馬的。
可後來發現這一個個的都是來捧張三郎場子的,沒人在意他們這些人以後。他們倒也開始適應了這場面,特別是當發現居然不少人還帶著女眷、侍女前來的時候,他們發現其實光是看他們也挺好看的。
於是乎,正戲還沒開始呢,那些鄉人就一群群的蹲在路邊,看著那些官員貴族,少年勳貴子弟,名門女眷,漂亮侍女們不亦樂乎了。有些人甚至口水都流出來了,哎喲,長這麼大,還沒見過這麼天仙般的人兒呀。
鄉民們也都向往著那種上流社會,其實在他們眼裡,上流社會也就是奢華的馬車、雄駿的坐騎,還有漂亮的鞍子,以及美麗的丫環,加之他們身上的華服,氣派的排場。。。。。。
看著別人的名車駿馬,華服美婢,他們就蹲在那裡代入自己,幻想著自己是那個人人吹捧的公子哥,這種事情,越想越有滋味啊。
張超對於這些來捧場的人,還是很客氣的。他很清楚的明白,所謂名士也就是個名人,而名人自然得有名氣,名氣哪來的?
光有本事是不夠的,有才氣有本事的人多了去了,但不一定就能成為名士。名士得有本事還得有名氣。名氣得靠炒得靠捧。
張超對這些來給自己增加名氣的長安風流人物們,客氣非常,別人捧他一句,他立即要捧回三句五句,張超那張嘴,可是在洺州城勸降敵軍大將倒戈的,兩片嘴皮子一碰,那是好話不斷。
那些官員啊公子哥啊什麼名門子弟啊,被張超這位新名士一吹捧,也不由的飄飄然,原來我如此受張大名士尊重啊。
覺得心滿意足的他們,自然也越發賣力的吹捧起張超來。
到了午後,本來就熱鬧的開院儀式,便越發的熱鬧且隆重起來了。
今天前來的捧場的國公郡公縣公都有上百,張超原來還真不知道大唐居然有這麼多的國公,今天來的還只是這些公爵中的一部份,可都有上百人了。
原來張超還為自己這個子爵挺得意的,現在一比,孃的,給人家捧腳都不夠,要不是他現在有個太子洗馬的官職加上新晉名士的身份,誰來睬他啊。
想想也是,有的一家兄弟四五個,結果不是國公就是郡公縣公的,這樣的濫封,也算是北朝以來的傳統了,反正爵多是虛封。而且除了那些頂級功勳臣子,一般都是降等襲封,幾代之後就爵除了。
只有那些大功臣,才會給些真實封,並給特旨讓其子弟不降等襲爵。
一想到自己拼命賺下來的這個武安縣子爵位,等到自己兒子繼承時,就只能繼承個武安縣男,等到自己孫子時,又成平頭百姓了,張超總覺得很不服氣啊。
這輩子怎麼也得賺上一個國公吧,那樣好歹有機會多傳幾代。
在這些長安豪門勳貴們的捧場下,白鹿書院的開院儀式辦的很熱鬧,也很圓滿。裴世矩、鄭善果等幾個國公郡公高官代表們依次上場講話,然後又是歌伎唱歌,又是舞姬跳舞,還有樂班吹拉彈奏,後面更有雜耍班子耍雜戲,真的是熱鬧無比,引發無數的圍觀百姓叫好。
最後張超又讓二百個新學生依次上場,張超和馬周以及四個老師,給他們發新院服,發書包,發紙墨筆硯,發課本。
這個環節,引的不少長安來的貴人們又很感興趣。
等過了一會,這些學生換上了新院服,揹著新書包,在臺下空地上,勉強的排出了幾個方陣的時候,引來了一陣陣的嘖嘖驚歎之聲。
兩百個六歲的小孩子,穿上統一整齊的新校服,雖然隊排的並不很齊整,可在他們看來,已經非常了得了。
開學儀式的**是王珪和魏徵代表太子向白鹿書院賞賜了十兩黃金,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