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除非有較強的古文學功底,文字一般好的人都做不到這樣用。
更值得讚歎的是,這個句子讀起來既有節奏又有韻律,在兩個“二三”結構的重複後,接一個“五四”結構,讀起來相當上口,悅耳動聽。
在這種高度緊張的狀況下,留下字條的人絕對不會有這個心情刻意賣弄文采的,這隻能說是一種素養的無意識流露。
這位仁兄做夢也想不到吧,原來素質高也是會害人的。
所以,偵查員把案件的嫌疑人範圍劃定在長期從事文學、文字工作,古文功底較好的人員之中,幾個原本被忽略的偵查物件浮出水面。最終,案件告破後,事實證明了偵查員的推測:犯人是某高校一位教授中文的老師。
這就是關於如何確定偵查物件範圍的典型事例,劃定的就是嫌疑人的行業範圍。
除了劃定嫌疑人範圍,偵查過程中一般還要劃定偵查的地域範圍。這個地域範圍,指的是跟作案人有關聯的區域,只有在這些區域中才能發現作案人。
一般來說,我們圈定的偵查區域,有可能是作案人的固定或臨時居住地,有可能是他的生長地或工作地,也有可能是他的藏身落腳地等等。在偵查過程中把這個區域一步一步地縮小,最終就很可能成功地鎖定作案人。
聶秋遠聚精匯神地聽著我的講述,不時地點頭表示贊同:“如果可以縮小這範圍,查起案來確實就能輕鬆得多。真真覺得,這個案件該如何縮小範圍呢?”
這問題問得我有點鬱悶,我都說過我不行嘛,因為這個案子,我看了半天,一時都不知道該如何確定偵查方向。
所有的被害人分佈區域分散,互相之間沒有關聯,作案人也很謹慎,死者被發現的地點都不是作案地點,現場也沒留下任何的兇器。除了認為作案人是個愛使用烏頭毒死別人的心理變。態,我一時還真想不出還有什麼可以圈定偵查範圍的法子。
“我這會兒想不出來,還得花功夫再想想。”我嘟著嘴說。
聶秋遠輕輕一笑,伸手摸了摸我的臉頰。
“已經很好了。那你接著說吧,你們不是分三步走的麼,還有一步呢?”
嗯,還有一步,就是我最喜歡的部分啦,那就是如何根據現有的資訊,為作案人畫一幅漂亮的“畫像”。
現代刑警也罷,大唐的捕快也罷,在命案的面前,最重要的使命就是在茫茫人海中找到兇犯,並且把他緝拿歸案。可是這個兇犯,對於我們來說是一個完全陌生的人,如何找到他呢,就需要有人為他畫一張畫像,把他的特徵儘可能多地畫出來,才能讓人們在遇到他的時候,不至於把他錯過。
這幅畫像,與普通的人物素描不同,甚至與緝拿告示上的頭像也不同,因為我們需要畫的,不僅是他的外貌生理特徵,更要畫他的心理特徵,社會特徵。為犯人做畫像其實更像作家寫小說,對這個人進行的,是由內而外的立體的、全方位的描寫。
比如說,許多案件,根據現場遺留的痕跡,證人的證言,監控錄影提供的資訊,可以判定兇犯的性別、年齡、身高、體重、體態、鞋碼、步幅、有無肢體殘疾等等,這是犯人的生理特徵。
比如說,有些案件,兇犯的作案手段、行事方法可能暴露他的家庭背景、生長環境、婚姻狀況、經濟狀況、職業習慣等,這是他的社會屬性。
又比如,透過掌握的作案人的說話口音、飲食口味、處事風格、膚色長相、衣著打扮,常常又可以推斷出他長期生活的區域,這是他的地域屬性。
就這樣,一步一步地收集資料,一步一步地在兇犯的畫像上添一筆,再添一筆,漸漸的,他就會變得有血有肉,性格鮮明,從一個完全陌生的角色,變成我們心中很熟悉的一個人。如果偶然在人群中看了他一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