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或許正中某些人的下懷……她既然裝神弄鬼,我們就正好從這裡入手,先扒了她仙姑的外罩,等她這層衣裳被扒下來,再去懲處她,便不會有任何的麻煩了。”
老太爺頷首點頭,楚歡似乎想到什麼,詢問道:“老太爺,如今西關的物價如何?”
老太爺立刻道:“居高不下,特別是生活必需品,那更是昂貴得很。”頓了頓,嘆了口氣,道:“這也是沒辦法的事情,西關如今的貨物,都是從外地運過來,成本大大增加,而且西關境內的道路多有毀損,官道大都被破壞,還要提防土匪劫道,如果沒有高昂的利潤,誰也不會往這邊做買賣,想要讓其他地方的貨物繼續往這邊供應,暫時就只能以高昂的利潤拉住他們。”
楚歡想了一想,問道:“這邊的米市和鹽市情況如何?”
“米市的行情已經了不得,鹽市就更不得了。”老太爺道:“如今鹽市的價錢,比米市要昂貴得多……大人,這事兒正要找你說,如今西關的商貿,最緊要的一項,就是鹽市,鹽市如果不解決,西關恐怕要出大麻煩。”
第九九三章 鹽市
楚歡瞧了旁邊的杜輔公一眼,不由問道:“老太爺的意思是不是說,如今西關缺鹽?”
老太爺嘆道:“西北就從來不曾足鹽,大人或許還不清楚,這鹽分三類,海鹽、湖鹽和井鹽,海鹽自不必說,西北四周無海,自然不可能產海鹽。至若湖鹽和井鹽,也只是內陸部分地區出產,而且主要集中在川中地區,西北雖然也有幾口鹽井,但是產出的鹽不但味道不好,而且數量極其有限……莫說解決西北鹽市,就是解決一州的鹽市,那也是成問題。”
楚歡問道:“如此說來,西北鹽市所需要的鹽,都是從關內運過來?”
老太爺頷首撫須道:“一直以來,鹽和鐵一樣,都是屬於官配。”
“官配?”
杜輔公在旁已經解釋道:“大人,從春秋時候開始,齊國的管仲提出‘官山海’的政策,就開始對鹽和鐵進行官府專賣,秦國的商鞅變法,控制山澤之利,也實行鹽鐵專賣、山海之產,主要就是鹽和鐵,官府壟斷經營,寓稅於價,使人們避免不了繳稅,卻又感覺不到繳稅……直到漢朝初年,開放民營,卻不想經營鹽鐵的商人富比王侯,到得漢武帝之時,迫於財政的壓力,在桑弘羊的主持下實行‘籠鹽鐵’,將鹽鐵的經營收回了官府,施行鹽鐵專專賣。”
老太爺聽得杜輔公侃侃而言,倒是帶了一絲驚訝看著杜輔公,楚歡如今倒也不覺得有什麼稀奇,杜輔公就算說出再讓人吃驚的話,他也不會吃驚,他現在已經是確定,滿腹經綸飽讀詩書應該就是指杜輔公這樣的人,而且杜輔公的才學,不是那種無病呻吟的場面功夫,而是確確實實能夠學以致用的學問。
“在產鹽之地,設有專門的鹽官進行管理。”杜輔公緩緩道:“人無鹽不善,每個人都必須吃鹽,百姓不吃鹽,四肢疲軟,身體浮腫,全身無力,根本無法勞作,而士兵如果不吃鹽,就無法進行戰鬥,沒有絲毫的戰鬥力,所以如果百姓和士兵不能吃上鹽,就真正的是民不聊生,政局動盪了……從漢朝的時候開始,就設立了鹽運衙門,鹽場製出來的食鹽,透過鹽運衙門,轉運到各地,交給官辦的鹽商銷售,而且每個縣都會設數家鹽商,價格由官府統一調配,嚴禁加價、囤積,就是避免有人私下裡壟斷經營,這要是被查出,那是一等一的重罪。”
楚歡問道:“官府控制的鹽價,應該都不會太高吧?”
“鹽鐵關乎著國家的命脈,鹽是民生,民生一亂,這國家自然也要亂。”杜輔公正色道:“所以歷朝歷代,官府對鹽市控制的都十分嚴格,鹽市需求量太多,所以這也是國家最為重要的收益……如果鹽市出現問題,必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