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練好了,眼下各軍的架子雖已搭好,兵力配置卻不足三分之一,人手,本王可以從京中閒散旗人裡抽調部分,再將直隸各綠營軍也調出數萬人來,足可填上兵力不足之窟窿,可練兵卻須得靠諸位自己去努力了,本王醜話說在前頭了,截止到今歲年底前,那一部的兵沒有練好,旅以上之將領一體撤職查辦,爾等可都聽明白了麼,嗯?”
弘晴的心很大,費了如此多得心血整頓新軍,可不光是著眼於平定西北之亂,更多的則是在考慮將來征戰天下之所需,正因為此,儘管眼下豐臺大營的兵力其實只要三萬不到一些,可弘晴卻是將全軍的架子鋪得極大,分成陸軍三個軍,騎軍兩個師,炮兵一個師,眼下,各級將領雖都已基本調整到位,可預定的十二萬大軍卻差了近十萬,這些不足,都需要徵調新兵,訓練上的任務自是重得很,而能留給弘晴的時間又緊,對此,弘晴有著絕對清醒的認識,話也就說得分外的凌厲了去。
“喳!”
儘管訓練任務極重,然則一眾新軍將領們對此卻並無絲毫的畏難之心,回起話來,當真響亮無比,內裡滿是十足十的自信之意味。
第849章 不速之客
誠德元年四月十六日,誠德帝連下三道詔書,本就哄亂不已的京師局勢頓時便沸騰了起來,眾說紛紜間,各方勢力開始了新一輪的角逐與洗牌,不管是刑部還是兵部,又或是工、吏部,甚或連禮部、翰林院都被牽涉入了其中,朝廷上下好一派的烏煙瘴氣,各種版本的流言四下氾濫成災,誰也看不清這朝局將會向何處發展了去,混沌之格局初顯。
誠德元年五月初一,西安將軍赫達奉旨回京,出掌豐臺大營,勇親王允祥、仁親王弘晴一併出面,為赫達接風洗塵,席間,仁親王弘晴欲將整軍之事宜向赫達作一交接,赫達辭而不受,言稱對新軍事宜一無所知,不敢僭越,然,願從旁協助二位親王辦理諸般細務,諸般人等盡歡而散。
誠德元年五月二十七日,遠航南洋的“八旗商號”船隊再次滿載而歸,四十六艘大型商船在一艘“鎮”字級鉅艦以及四艘“威”字級中型戰艦的護送下,停於廣州港,經廣州海關核算,共計得毛利五千八百七十八萬五千餘兩,扣除各種成本後,得純利三千六百八十九萬餘兩,與去歲同期略有增長,然,增長之幅度並不大,明顯有著後續乏力之虞,然,這並非此番船隊歸來受人矚目之關鍵,真正令朝廷微起波瀾的乃是英國使節團的隨船而至。
大不列顛王國自打在英西大海戰中擊敗了西班牙無敵艦隊之後,便已成了當今的海上霸主,早在明末時,便曾派出商船隊在廣州設點,與中國展開貿易,後因大清遷界禁海,這才不得不結束了對中之貿易,且因著大不列顛王國是時主要的經營方向著落在北美,對遠東,僅僅只是全力經營印度,尚不曾與西、葡、荷等老牌遠東殖民者發生直接的衝突,然則隨著大清遠洋船隊與西班牙等國的貿易額持續增長,西班牙等國固然是賺得個盆滿缽溢,可英國的東印度公司卻是大受其害,沒旁的,不列顛東印度公司主要經營專案中的茶、絲綢、瓷器等都是從西班牙等國手中接盤,價格昂貴不說,現銀更是始終處於純流出狀態,十數年下來,儘管有著印度這個龐大的殖民地輸血,可現銀卻已是有些支撐不下去了。
不列顛東印度公司不是不想跟大清船隊直接貿易,實際上,早在大清船隊初至南洋之際,該公司便已派出專員與大清船隊接洽,試圖從中分一杯羹,但卻被大清船隊毫不容情地拒絕了,倒不是船隊的負責人有錢不懂得賺,而是此道密令來自弘晴這個“八旗商號”的實際掌舵人,自是無人敢有違背的,於是乎,不列顛東印度公司只能是眼巴巴地看著西班牙等國大賺特賺,回過頭來麼,倒也曾試探著派出了一支規模不算大的船隊遠航廣州,試圖再次在廣州建立商業據點,卻被廣東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