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儒斟酌之後,向董卓提出,冊封陸誠為大漢徵北將軍,冀州牧。
漢朝實行的是三公九卿制,在軍制方面,最高者為大將軍,位比三公。
大將軍之下,是驃騎將軍、車騎將軍、衛將軍。也只有這幾個將軍,擁有開府建衙的權利。
再之下,有些時候還會設定鎮國大將軍、府軍大將軍、上軍大將軍、中軍大將軍,又或者前後左右中,等五方將軍。
劉備後來投降曹操時,就曾得天子冊封為左將軍。
之後就是四徵、四鎮、四安、四平等將軍,如徵北將軍、徵西將軍、徵南將軍、徵東將軍等。
曹操後來在大宴銅雀臺時曾言道,自己最初的願望,就是死後能夠在墓碑上寫上:“漢故徵西將軍曹侯之墓”。
其實,陸誠想要的是車騎將軍,又或者驃騎將軍,可以擁有開府建衙的權力。
袁紹起兵討董之時,就直接自號車騎將軍。
但這兩個職位許可權太大,李儒也不想給,最後只給了一個徵北將軍加冀州牧。
不過,這徵北將軍掌征伐背叛,抵禦入侵之責。若是陸誠以後想要興兵討伐誰,也可以說對方背叛朝廷,不敬天子。
而且,如今的青州盤踞著大量的黃巾軍,陸誠有了徵北將軍之位,同樣可以派兵進入青州,以征討黃巾為名,攻城掠地。
故而,陸誠也就直接讓趙雲、黃忠退兵了。
當朝廷的冊封詔書和印璽送到冀州之時,訊息很快傳開。
這一則訊息,看似只與陸誠有關。實際上卻是向天下各路諸侯宣告,只要你擁有足夠的實力、兵力,就能夠逼的長安朝廷封你官職。
如此一來,朝廷的威信再次降低,地下的各路諸侯爭鬥愈演愈烈。
除了陸誠所掌控的幽州、冀州、幷州三州之地,不管是中原還是南方,又或者是西南,四處兵戈不斷,叛亂四起。
有實力的諸侯抓緊擴張地盤,沒實力的諸侯只能苟延殘喘。
當袁紹得知這一訊息之後,氣憤交加之下,再次吐血暈倒,身體每況愈下,已經時日無多了。
自從袁紹丟了渤海郡之後,汝南袁氏把更多的精力投放在了袁術身上,袁術發展的倒是更快了一些。
不久之後,南方傳來訊息,袁術派孫堅前去攻打劉表。孫堅與劉表部將黃祖大戰,結果被亂箭射殺,正好應了當初他的那句誓言。
江東猛虎自此隕落,年僅十六歲的江東小霸王孫策,繼續投身在袁術帳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