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巷,讓很多香港人對迴歸這事起了很大的鼓勵作用。也是劉天王堅定立場的重要表現,很受中國人歡迎,基本上大家都會唱。
這首歌節奏很簡單,4/4拍,以鼓掌聲和鼓點聲控制節奏,每個小節的標準節奏是“咚咚噠空”。這個空就是休止的一個四分音符,大部分時間沒有聲音,在某些小節有一個地鼓替代,在爵士鼓的演奏中就是1地鼓2地鼓3軍鼓4休止這種演奏方式,動作只有腳踩和敲擊軍鼓。非常適合初學者玩遊戲。
跳舞機上面的箭頭行進方向類似,上上下(空)。左左右(空),下下右(空),上上左(空),一個玩家跟著箭頭很輕鬆地跳著。
同樣的歌曲,兩個遊戲就是兩種玩法,一個坐著,一個站著,一個動手,一個動身體,就這個差別而已。
“有點意思……換了不一樣的玩法!”梁愛國微微點頭,和申副經理對視一眼,他們大致想到了玩家們的興趣點在哪裡,這應該是新瓶裝舊酒的典型例子。
蔡于波笑著說道:“下面演示的是高階部分,兩款遊戲就顯示出不同的潛力了。”
高階部分是另外一首歌,影片中還是那兩個演示者,一陣尖刺高昂的警笛聲響起,人們精神為之一振,竟然是《紅色警戒》主題曲《Faint》!
電子合成聲的警笛時間沒有鼓伴奏,影片中鼓手半舉著鼓棒嚴陣以待,跳舞機的舞者更是身體跟著起伏,隨時都可以跳起來。
果然,5秒鐘後,兩個螢幕上出現了一連串密密麻麻的按鍵,舞者腳下生風,腳不沾地,在跳舞機上瘋狂踩踏著不同的方向,行雲流水一般,雙臂晃動著保持平衡,時不時還原地轉個圈,背對著跳舞機介面,時而還蹲下來加上兩隻手,玩起花樣。
而鼓手的表現又是另外一種結局,尤其是在查斯特嘶吼“Now!Here…me…out…now!”這裡時,需要非常激烈並且並不規則的斷斷續續鼓點,鼓手全身都動了起來,左腳踩鑔,右腳地鼓,雙手在踩鑔,軍鼓,幾個通通鼓和雙吊鑔上瘋狂擊打著,那種全身的律動,再配上螢幕上密密麻麻的鼓譜節奏,讓觀眾們看的目瞪口呆。
“太……太厲害了!”
“我靠!這個鼓手是職業的吧?”
“螢幕上的按鍵我看都看不清,他竟然能打的連擊800多個?”
“這個跳舞的也恐怖,我曰哦!你們看他,都他嗎玩出花樣了,玩托馬斯旋轉!”
觀影的中國程式設計師們都驚呆了,這真的是玩遊戲的高手呀!
誰都沒他們清楚,《跳舞機》的很多動作都是找的真正的街舞高手幫忙監製,影片上的這些動作都是職業舞者才能玩出來的東西,普通玩家肯定玩不到這麼強,《Faint》他們在《紅色警戒》出來後就新增到跳舞機舞曲列表中了,大部分玩家玩了兩年,過肯定能過,但動作絕對不會如同影片中那麼騷。
“到了高階部分,《跳舞機》就因為身體動作原因無法達標,導致更難的歌曲無法展示,而爵士鼓就不同,下面我們看看《爵士鼓達人》能達到的巔峰,這也是我們在日本的簽約鼓手能打出來的最快速度。”
蔡于波開啟最後一段影片,只有一個鼓手獨奏,純音樂,無歌詞。
叮咚叮咚,一扇門被推開,吱呀吱呀,古堡大門被開啟。
蹦擦擦,蹦擦擦,如同一群調皮的小鬼,跳著旋轉三步舞曲,在這個古堡中舞蹈著,歡笑著,調皮地上串下跳,在這個古堡內開著大party。
詭異的音樂編配讓歌曲高潮迭起,一波接一波,尤其到了最後不規律的狂歡盛宴中,小鬼們失控一樣四處奔跑,階梯一樣迅速下降又急速升起的長串音符,再配合著鼓手近乎變態般毫不停歇的在鼓面上敲擊,雙手鼓棒幾乎化為殘影,讓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