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沈瑞在旁聽了;覺得何泰之的字起的不錯;通俗易懂;還點名了排行。
徐氏點點頭道:“往後不是孩子了;往來交際也要多幾分穩重。”
何泰之恭敬聽了;徐氏吩咐沈瑞道:“今日人多;你多看顧你表弟一些。
沈瑞應了;帶何泰之沈宅出來。
何泰之沒有騎馬;而是乘馬車來的;沈瑞就直接同乘。
到了官署就近;馬路上行走已經是年紀不等的新秀才。還有不少看熱鬧的百姓;道路侷促起來。兩人就下了車;打發車伕隨從們回去。
似乎人人臉上都帶了歡喜;沈瑞的心情也飛揚了幾分。
從弘治十年至今;已經將五年;收穫的喜悅確實甘甜。
沈瑞年紀雖不大;可因身量高;看著同十六、七歲的少年無差;在諸多新秀才中並不顯眼。何泰之身量不足;滿臉稚嫩;穿著簇新的儒服就分外惹眼;引來不少人的目光。
何泰之開始還不知;帶了好奇;四下眺望。
待發現不少人盯著自己時;他難免惴惴;往沈瑞身邊躲了躲;小聲道:“瑞表哥;他們作甚都瞅我?”
同那些鬍子一把一輩子功名都止步生員的老秀才相比;何泰之這年歲實在太令人羨慕。
何泰之問完;自己也反應不過;倒是不見得意;只怏怏道:“十二歲中生員又有甚了不起?只春山書院裡的學生;年年就都有十一、二歲過童子試的;還真是少見多怪。”
他已經同父親問過是入官學還是繼續在春山書院讀書;何學士的意思是讓他繼續在春山書院讀書。
順天府是京府;大興縣是京縣;這兩處的學宮學官應該都差不了。可是以何泰之現下的成績;歲考考試進不了一等二等;廩生無望;不過是附生身份;學官也不會看重。還若是踏踏實實在春山書院再等幾年;等成績好了;想要過歲科考試也不難。否則在學宮裡混日子;卡在歲科考試這裡;以後想要下鄉試也沒資格。
何泰之心中;隱隱地失望;還生出幾分後悔來。
他是四歲啟蒙;至今讀書八年;資質也不差;可院試卻提心吊膽;差點名落孫山;想要隨著沈瑞入學宮;卻連廩生、增生也混不上;歸根結底還是之前讀書不努力的緣故。
今年春山書院參加院試的學生有二十多人;過了的有十人。其中有四個籍貫是京縣;其他是北直其他府縣。
在官署門外;還沒有到進場的時候;大家少不得聚到一塊。
其中有戊字班的學生三個;丁字班的學生三人;丙字班的的學生六人。
戊字班的學生是沈瑞的同窗;丙字班的同學是何泰之的同窗。至於丁字班的學生;則有的是沈瑞的同窗二月裡初升上去的;有的是何泰之先前的同窗。
如此一來;大家都認識。
論起年紀來;眾人中小的不過十一、二歲;大的不過十六、七。
又因是官家子弟;收拾得白白淨淨;身上穿著樣式差不多的儒服、儒巾;可是也能瞧出衣服料子質地更好。
十個少年秀才站在這裡;恁地惹眼。
唯一與之能抗衡的;就是另外一隊年輕秀才。
也有七、八個人;雖說年紀長几歲;身上穿戴也不如春山書院這邊的好;可都是渾身儒雅、潮氣蓬勃的模樣。
其中有一人;不時地望向沈瑞;目光中隱有晦澀。
沈瑞有所察覺;回望過去;認出那人那是縣試時的前兩場第一的那個考生;便點頭致意。在剩下的南城書院秀才中也多看了兩眼;那個姓王的山長弟子倒是並不在其中;應該是止步院試。
那人愣了一下;也頷首回禮。
何泰之見狀;帶了好奇問道:“那好像是南城書院的新秀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