蓋反詬索之而不得也,乃使象罔得之。黃帝曰:“異哉!象罔乃可以得之乎?”
【度寸 徑尺】《韓詩外傳》曰:良玉度尺,雖有十仞之土,不能掩其光;良珠度寸,雖有百仞之水,不能掩其輝。王子年《拾遺記》曰:燕昭王時,有黑鳥白頭,集王之所,銜洞光之珠,圓徑一尺。此珠色黑如漆,而懸室內,百神不能隱其精靈。
【照乘 媚川】《史記》曰:魏王與齊威王會田於郊,魏王問曰:“若寡人國小,尚有徑寸之珠,照車前後十二乘者十枚,奈何以萬乘之國而無寶?”陸機《文賦》曰:石蘊玉而山輝,水懷珠而川媚。
【三色 七採】沈約《宋書》曰:文帝詔太史令錢樂之作小渾天,安二十八宿,中外以白真珠及青黃三色珠為三象星,日月五星悉居黃道。《西京雜記》曰:高祖斬白蛇劍,上有七採珠九華玉為飾,雜廁五色琉璃為匣。劍在室,光景猶照於外也。
【一篋 千金】《管子》曰:桓公問管子曰:“昔者周人有天下,諸侯賓服,名教通於天下而奪於其下何數也?”管子對曰:“君分壞而貢,入市朝同流,黃金一篋也,江陽之珠一篋也。此謂以寡為多,以狹為廣。”《莊子》曰:河上有家貧窮,恃緯蕭而食者。其子沒川,得千金之珠。
【白花 文鏡】郭子橫《洞冥記》曰:帝起甘泉望風臺,上得白珠,如花一枝。《孝經援神契》曰:神靈滋,百寶用,則珠母璣鏡也。宋均注曰:事神明得,則文珠有光可為鏡。
【拾濁水 沉丹泉】《抱朴子》曰:識珍者必拾濁水之明珠,賞氣者必採穢藪之芳蕙。任嘏《道論》曰:丹泉之珠,沉於黃泥;�Й_之寶,藏於裔石。
【飾桂櫝 鈿金盤】《韓子》曰:楚人有鬻其珠於鄭者,為之木蘭之匱。薰以桂椒,飾以珠玉,綴以玫瑰。魏收《後魏書》曰:武皇帝和平二年秋,詔中尚坊作黃金合盤十二具,鈿以玫瑰珠玉也。
§賦
【梁吳均《碎珠賦》】寶月生焉,越浦隋川;標魏之美,擅楚之賢。既登席而趨麗,亦綴履而升妍;豈銜恩以赴時,獨佩皎而騰天。瀛淮激電,甘海震雷,明珠碎矣,於川之隈。視員流而失轉,見折水之亡回;謝驪宮之瑞飾,粉靈蚌之神胎。若有人兮聲芒昧,芳徽斷兮明珠碎。明珠碎兮愴何宣,珠之形兮不復全;撫陸離之瓊佩,吊幽翳之金筵。豈照車與璿燭,但黃塵及寒煙。聊歌曰:玉川之津兮已濡,幽蘭之草兮亦舒;又聞珩璧之獨照,不見掌上之明珠。已矣哉,若使青雲之可尚,當與碎珠而同棲。
§銘
【晉江統《珍珠銘》】嗣茲陽景,系晷太陽;嘉彼金生,廉聲以彰。
§贊
【晉郭璞《蚌贊》】萬物變蛻,其理無方;雀雉之化,含珠懷璫。與月虧盈,氣協晦望。
○玉第四
§敘事
《周易》曰:乾為金,為玉。《雒書》曰:王者不藏金玉,則紫玉見於深山;服飾不逾祭服,則玉英出。《大戴禮》曰:玉在山而木潤。《瑞應圖》曰:玉甕者,聖人之應也。不汲自盈。王者飲食有節,則出。《禮記》曰:君子比德於玉焉。溫潤而澤,仁也,縝密以慄,智也,(縝,致也;慄,堅貌。)廉而不劌,義也;(劌,傷也。)垂之如墜,禮也;叩之,其聲清越以長,其終詘然,樂也;(越,揚也;詘,止貌也。)瑕不掩瑜,瑜不掩瑕,忠也;(瑕,玉中病也;瑜,其中間美也。)孚尹旁達,信也;(孚讀為浮,尹讀如竹箭之筠。浮筠,謂玉采色也。采色旁達,不有隱翳,似信。)氣如白虹,天也;精神見於山川,地也;圭璋特達,德也;天下莫不貴者,道也。《詩》雲:言念君子,溫其如玉,故君子貴之也。《禮含文嘉》曰:玉石得宜則太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