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三棵樹苗,那也是上萬棵樹苗種下去了,按照一畝一百棵的密度,一百畝山地就算種完了。
其實種樹的主力並不是這些學生,荒山植樹造林,是享受國家各種優惠政策和補貼的,比如小額無息貸款、每畝地的樹苗或者現金補助等等。由於這裡還是國家規劃的重點三北防護林地區,又是京城北面最後的一道屏障,所以每畝地享受的的補貼還要比別的地方高2塊錢,到指定的苗圃去購買樹苗都要便宜很多。
這些補貼和貸款的權利,洪濤一分錢都沒要,全給村裡了,唯一的條件就是每年農閒的時候,村裡出人幫助他種種樹苗、巡巡山。一年也不用多種,二百畝就ok,這對一個村子來說,根本不算什麼,別看這些學生刨個坑種棵樹這麼費勁,一個村民們一小時,就頂三五個學生一天的勞動量,質量還更好。
不管是種麥子隊長還是那位村支書,對於洪濤這個要求無不全力支援,在他們看來,種幾棵樹苗就能換來國家補貼和無息貸款,這簡直就是天上掉餡餅的事情,這個年代的農民負擔還很重,種地的收入並不高,所以洪濤又當了一回大善人!
至於這些樹苗到底能成活多少,洪濤覺得只要能留下三成就可以,反倒是種麥子隊長比較樂觀一些,她估計能存活七成,因為洪濤種的這些玩意本來就是山上長的,它們怕澇不怕旱,只要今年夏天沒陰雨連綿,它們就不會損失太大。
除了種樹之外,還有這個小廟的修繕問題,按照工程技術人員的建議,這座小廟乾脆還是別修繕了,直接清理乾淨之後重新建吧。對於這個問題,洪濤沒意見,只是強調了一個問題,那就是別建得太好,外觀上越不起眼越好,最好連紅牆都別刷,大概有個廟的意思就成了,至於大殿裡到底放個什麼佛爺,洪濤的回答就是越便宜越好。
關鍵問題不是廟,而是廟的後院,在這裡要蓋上幾間房子,外貌一定得挫,內裝修一定要好、要舒服。屋裡盤上炕,最好還有火牆,院裡再打上一眼井,再弄臺發電機,種上兩顆柿子樹啥的。院牆後面,就是掩蔽在青松之間的墓地了,不過現在還沒青松,也沒墓地,只有那二爺他老爹、媳婦、兒子兒媳的那三個小土包,一切都還在圖紙上。
這邊的荒山小廟還沒弄利落,大姨夫手下的那個專門承接古建築的王隊長又給他打來電話告訴他,他那座小院徹底裝修完了,讓他那天有空,親自去驗收一下。
無鞋齋!水晶宮!溫室!
這是洪濤給自己這個小院起的三個名字,第一個名字表達的是院子的內涵,因為滿地鋪的都是寶石嘛。不過目前院子裡啥都沒有,就是一片剛鋪完的草地,然後中間一個十字形的青磚步道,分開一院子的綠草,把北東南西四個方向的房間連通在一起。
第二個名字是形容這座院子的外觀,高高的院牆上面,不再是空曠的,而是接著長出來一層透明的玻璃,用合金框架牢牢的固定在牆頭、屋頂上,隨著建築物的高低起伏而蜿蜒,嚴絲合縫的把整座院子都罩在一個大玻璃罩子下面,用水晶宮這個詞兒來形容,真的挺恰當。
在這個大玻璃罩子上一南一北還有兩組排風扇,透過這兩組六個排風扇,可以在很短時間內,就把整座院子裡的空氣都更換一遍,南側一組三個風扇就是進氣口,北面的一組三個風扇則是排氣扇。其實如果仔細看的話,還能發現在院子中間的那根金屬立柱上,還有一個螺旋狀的扶梯,一直通向了玻璃屋頂。
如果從這裡上去,就能進入玻璃屋頂之上,這裡有一個十平米左右的玻璃平臺是加了扶手的。按照工程技術人員的要求,這裡可以承載八百公斤的重量,這也是為什麼要在院子中間豎一根電線杆子般粗壯的金屬立柱的原因,如果不需要這個玻璃平臺的話,院子裡就沒必要多一根柱子,不過最後洪濤還是選擇留下